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连材料都分不清楚的人。
他甚至认为三车间的人一定是误会了什么,当时还特意找三车间的车间主任了解情况。
可是事实就是那么一个事实,谁还没年轻过?做错点材料就做错一点,至少苏绵绵现在的动手能力那是完全没有问题。
厂领导以苏绵绵为典型,介绍了锦华一机众多工人的改变,尤其是劳动服务部,从一开始专收拖油瓶,到后来部分员工主动到劳动服务部来工作,最后厂里劳动服务公司,有了电子厂……
加上一些润色,这段故事变得有些曲折,但是不影响它的中心含义。
厂子里要做的,不是把员工当做包袱扔掉,而是充分发挥这些员工的积极性,刺激他们进行创业,就业,找出路等等。
还有销售部的相关变化,不能再抱着大公无私的精神,要求员工自我奉献。
而是应该奖惩有度,给员工奖励,不能只是给个甜头就完事了,还要按照规定,提高销售提成,让销售知道劲儿该往哪里用。
这一顿饭,吃的付厂长是五味杂陈,他能听的出来,锦华一机这些改动,都算是大刀阔斧,如果不是因为董厂长和文主任都是强势的性格,很有可能会出事。
即使如此,当中的困难也不会少,洋源重机的工人更多,贸然改革,很可能会引起坍塌。
可是再不改革,这家工厂也离坍塌不远了。
就以裁员来说,洋源重机现在也有一部分员工被裁撤下岗,但是这些人可没有过重新上岗的想法,就是有,洋源重机也没有足够的条件让他们回来。
这样一来,洋源重机的人心里就更郁闷了。
知道怎么做,比不知道还要更痛苦。
因为大家知道要面临多大的困难,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迎难而上。
回到招待所,付厂长让来的人一起开了个小会,一整天的参观考察,让付厂长觉得洋源重机和锦华一机的差距太大了,根本不可能照搬。
“那师傅,您说说,我们真能和锦华一机一样吗?咱们所面临的困难要比他们多多了。”付厂长担心的说道,“我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做好,我倒是想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想想,我们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