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钟鸣鼎食 ”查找最新章节!
安平王府的戏楼建在水边上, 底下通了地龙,又有脚炉、手炉、炭盆等色色安排的妥当,虽说是大正月里头,可也不觉得冷。
老王妃携着老太太的手坐在当间儿,秦思明的母亲郡王妃一旁作陪。说起这位郡王妃, 谢桥首一次见面, 只觉雍容华贵气韵逼人, 时候略长些,又觉的慈祥和善,是个少有的宽泛主子,却也极有规矩的。
皇后娘娘的亲妹子,如玉的嫡亲姨母。身份尊贵自不必说了。倒是不明白有这样的母亲,怎么教养出了世子那样的荒唐儿子来。
谢桥这里纳罕, 那边郡王妃也正侧目暗暗打量她, 这个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谢府三小姐。见虽年貌尚小,举止言谈却从容非常, 倒是个大姑那娘的模样,不像个才十一岁的小丫头, 看上去也不像自己的大儿媳妇, 表面上瞧着爽利, 那个心眼比针鼻大不了多少,加上她又和如玉那丫头交好, 能入了如玉的眼去, 想来必是不差的。
郡王妃的目光一闪, 落在她头上那朵蜜蜡雕刻而成的大朵芍药花上,不禁微微一怔,是一大块蜜蜡抠雕而成的,戴在头上栩栩如生,好看非常,使得这小丫头虽说穿的比别人素净些,却也显不出一丝寒酸来,听说她如今还在为母守孝,如此装扮却也算巧思得当了,只这件东西她却有些眼熟的。
前两个月她瞧见思明不知从那里寻了这么一块难得的蜜蜡料来,因成色比日常见的好,所以倒是记在了心里,后来听说巴巴的送到宫里的造办处去,烦了工匠去雕成了一朵芍药花,心里就不禁起了疑心,在一旁不动声色暗瞧着。
后来因年根底下,府里头的事情实在多,就忘了这停事情,如今看到谢桥头上这朵花才恍然,原来儿子花了这么多心思却是给了她。看起来,府里头传的可也不完全是风言风语,老王妃那里还罢了,只思明恐怕就已经入了心。
想到此,扫了眼坐在楼下的思明,正瞧见秦思明微微侧首抬头去瞧那边的谢桥,不禁暗暗点头。自己料的再不差的。
下面的管事婆子端了盘子里的戏牌上来,请老王妃点戏。老王妃随手把戏牌递到老太太手里道:
“今儿是我的东道,你来点才是道理”
老太太推脱不下便说:
“如今还没出正月里呢,不如唱个喜庆大团圆的来听”
那底下的婆子一听这话儿,忙说:
“有一处《奇双会》倒是个大团圆的”
老王妃笑道:
“那就唱这个,唱完了这个,下面再唱一出《金钵记》我喜欢那个小旦唱的白蛇,嗓音清亮听着舒服”
管事婆子忙下去了。一时前面戏台上锣鼓点一响,依依呀呀的唱了起来。
谢桥最是厌烦看戏来着,可是这个却是古代里女眷们仅有的消遣。谢桥对于昆曲的了解,仅仅知道牡丹亭和西厢记,可是到了这里这么长的时间,陪着看了几次戏,没有一次见唱过的,尽都是些生僻的戏文,她听都没听过。无趣之极。
她和杨芷柔坐的地方又暖和,不一会儿就有些困倦,台上唱的简直媲美催眠曲,遂有些瞌睡起来。身后站着的巧兰,低头瞧见姑娘的形容,不禁暗暗好笑,却也知道如果真睡过去,可不好,毕竟这里不是谢府里头。
遂让下面伺候的丫头重新换了新茶来,递到谢桥手里轻声提醒道:
“姑娘吃口茶吧”
谢桥那里眼睛都快合上了,听见巧兰的声音,抬眼瞧了她一眼,巧兰向中间打了个眼风,谢桥微微叹口气,接了茶来提神。
一边的杨芷柔瞧见这情形,用帕子掩了嘴在那里轻轻笑两声。谢桥嘟嘟嘴白了她一眼,打起精神扫了台上一眼,唱了这大半天了,竟然还是这两个人,依依呀呀你来我往不知道唱什么劲儿,不禁有些耐不住烦,寻了个借口悄悄下了戏楼。
一出了戏楼,迎面就是一阵寒气扑过来,谢桥精神一振。她的白狐氅衣披在肩上,巧兰小声道:
“出来醒醒神也使得,只这外头冷的紧,这大衣服要穿上才好,以免着了凉又病了,可是我的罪过了”
谢桥不理会她的唠叨,自己系上带子,顺着回廊走了出去。侧面的一大片湖水如今都冻的结结实实的,岸边的垂柳,都只剩下干枯的枝干,哪里还有春日里丝绦垂坠的万种风情,只那苍松翠柏依然傲然挺立着,铮铮铁骨毫不畏寒。
谢桥沿着湖边慢慢逛了一会儿,抬眼便瞧见前面一座木桥,直接通到湖边的一个水榭里头,遂迈步走了过去,靠坐在围栏边上,去瞧那远处的景致。层层叠叠的亭台楼阁竟是看不到尽头,比谢府的园子不知道大了多少去。
巧兰原在后面跟着,见她坐在这里,不免担心她被寒风吹的病了,待要劝,又知道姑娘虽说表面看着好说话,那心里头的主意却正,若是她真想干什么,你就是拦也拦不住的。瞥眼见姑娘空空的手,暗叫糟,出来的匆忙竟是连那手炉都没带出来。
想着这就回去拿,又怕谢桥转眼就去别处了。这园子大,又不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恐难寻。正在那里踌躇,便听见后面脚步声传来,回头正见到秦府二爷缓步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