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我们需要的胜利(1)(1 / 2)

日本海虽然名为日本,但是被日本所控制的地域却并不多,相反,对于这近百万平方公里的海面,很多地方都是日本船只的禁忌之地。

在这看似狭小,但实则巨大的海域,藏匿一支舰队似乎根本不成问题。

可是虽然平安的进入了日本海域,但是对于总指挥张伟来说,心中却仍然无法平静,现在的他们面临着更为令人担心的局面——从补给基地,到后勤保障,甚至连船只的损坏都无法及时修理。

虽然俄罗斯军方在某些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援助,但是相对这支目前为止中国最为庞大的远征舰队来说,却根本是杯水车薪。舰队的行踪被暴露,只是时间问题,在自己头顶上飞行衞星,估计只需要一次扫描拍摄,就可以完全覆盖日本海这看似庞大,但是却甚是狭小的海域。

在这种情况下,张伟完全放弃了藏匿的举动,整支舰队在他的命令下,静静的停泊在靠近库页岛附近的海域,等待着总参随时可能到来的命令。

对于这次任务,张伟心中并没有底,相比与看似庞大的舰队,日本所能集结的力量不容小觑,而且在距离他们本土如此近的海域,陆航的战斗机更是可以随时支援。敌人海空一体的打击,随时可以让自己这看似庞大的舰队全军覆灭。

对于战役计划,张伟无法做出评价,但是他知道,现在这么贸然的举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就是孤注一掷,如此做法显然就是在寻敌主力进行决战,虽然在心中存有反对意见,但是总参的命令是不能不执行的。

在张伟矛盾的思绪中,远处黑暗的天空传来一缕若有若无的电波,总参允许战斗的命令,终于正式下达了。

※※※

中国人拖不起,这是先崎一在下令进入相持阶段时所倚仗的关键一点,与日本不同,虽然中国有着看似老好人的国际形象,但是实际上他的危险远远胜于日本,无论是可以称之为盟友的俄罗斯,还是其他的诸如南亚的小国,都对这个个身边的庞然大物表现出了应有,甚至过分的警惕。

目前,国际上的形势已经到了极端危急的时刻,美国人似乎已经决心对那只庞大而衰弱的北极熊动手,而此刻,中国人如果仍然执着的将自己的兵力甚至国力牵扯在这片狭小的朝鲜国土上,那么他们无疑将会错过此后重新划分世界势力的战争,进而失去战争结束后的利益。

呵呵,大国就是这样,没人会把你当成真心的盟友,有的只是挟持和利用,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本身就是一种威胁,而就是在这种威胁下,才会各个国家截然不同的表现——一方面诚心和谈,一方面收留反抗组织,这其实是超脱了民族的国家式的威胁。

而在这方面,日本则不同,孤悬海外的日本,虽然有着所谓的战争错误,但是先天的地缘条件限制,让其他国家在重视他的同时,也带着某种轻视。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这场战争发生的地点是中国可以称之为盟国的朝鲜,战争只要一天不结束,中国就有必要,也必然的负担朝鲜两千多万人口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相比于战争中所谓的消耗,这才是可以拖垮这只大笨象的绳索。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中国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一口吞掉自己,一是乖乖的撤退走到谈判桌上来。

所以在手下各个师团长纷纷请示出战的时候,先崎一却仍然兴致昂然的品尝从遥远的日本本土运来的清酒——战争有的时候是可以换个方式进行的。

总后派来的参谋现在和张曙光住在一起,房子不多,而且大多被各个部门所占据,所以后来的总后人员只能被强行的安插在各个部门之间的缝隙中,虽然他们本身有自己的驻地,但是出于某中不可言说的抵制,总前指无奈的做了如下的安排。

他们并非负责作战部队的后勤部门,而是担负着战时对朝鲜物资援助的工作,这才是让大家感到有点恼火的原因。

金正日此前的表现日,让很多原本敢怒不敢言的指挥官的愤怒终于冲破了顶点,进入到了爆发期,对于朝鲜的援助更是让这些血性汉子感到恼火。

看着从友谊桥已经临时架设的数座浮桥上不断驶过的支援车队,爆发的怒火终于因此被转移到了负责的后勤人员以及这些支援朝鲜的物资上。

事情似乎到了一个可笑的地步,虽然对于某些作战部队指挥官明目张胆偷盗物资的行为做了严肃批评,但是实际上的作用几乎为零,总前指对此事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唯一对这件事表现的忧心忡忡的只有丁文彦。

对峙开始后,此前中朝双方被战火所掩盖的一些问题开始突兀的显现出来,物资的支援,不过是这些问题的冰山一角。与日本的战斗显然并非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全攻全守的打法,相反,在敌人故意的操纵下,却进入了一个让人感到惊诧的相持阶段,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却是件比打败仗还要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

巨大消耗,被拖缓的经济建设,因长期战争而导致的国际方面的被动……,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致命问题的萌芽,战争必须要尽快结束,这才是丁文彦此前草拟出那份计划的最终原因。

“嗖~~!”第一枚导弹在尾焰的推动下摇曳的飞上半空,然后在天空飞行了一段短短的距离后,再次下降到海面高度,而在数十海裡外,四艘万吨巨轮在四艘初雪级多用途驱逐舰的护衞下迅速的向清津方向开去。

雷达上,信号出现的异常突然,消失的也很迅速,虽然停留在雷达屏幕上的时间短暂到可以忽略,但是仍然被仔细观察的雷达员所注意,如此鲜明的特征,明显就是中国的C803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