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安排(1 / 2)

第262章 安排

吃完晚饭,赵飞燕以这几天孩子闹腾为由,让张浩南上楼去睡,原本他还想滚去赵黛的房间,结果赵黛说要玩《心跳回忆》……

你奶奶的,你一个女的玩这游戏?

不过张浩南没有打扰别人玩游戏的习惯,直接带着文件去三楼,主要是一些可以借调的政府相关单位人员的个人简历。

其中有浦子口区的,也有濑渚县的,其中两个人张浩南很感兴趣,一个是浦子口区在滁河做过油菜种植技术推广的街道办主任,一个是濑渚县农业局副局长,主要是做养殖户管理、养殖技术指导工作。

基本上有一个原则是很稳的,那就是政府部门的技术官僚,在管理上都很有一套。

毕竟就算是基层,任意一个村长管理的人口,完全可以跟地方重点企业比一比,而且复杂程度、困难程度,还在企业管理之上。

只是基层政府管理者往往不是职业专精,所以在管理技术上,一般都是从土办法出发,个人手腕往往会成为“一招鲜”。

毕竟这样处理事情要简单得多。

但工农商这三大类的技术官僚,就有点不一样,没实力就得有势力,什么都没有,根本玩不转。

张浩南见过太多被架空的一把手,台上说话,底下坐着的全是南瓜,当他放屁。

这光景建康市和广陵市的互相借调,看上去就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养鸡场,但着眼的却是未来,是“喀秋莎”扩张之后带来的供应链系统。

涉及到的就业、纳税,那就不是一个年出栏三十万只肉鸡的大型养鸡场。

从储存、运输到生产加工,起步就是千把人的一线岗位,这还不算是店面本身创造的效益。

所以这些借调的“精兵强将”,往往都是在基层有过成绩,且有丰富基层管理、带队经验的“老兵”。

这些人正值当打之年,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的,此刻跨市来弄养鸡场,多少是作出了一点牺牲。

不过该有的补偿,也会在养鸡场投产运行之后的一年兑现。

所以说张浩南现在挑人固然会挑花眼,但也背了不少负担,这要是玩砸了,两地市政府或许还能和和气气,这些被借调的人,那大概是逮着机会就要给张老板弄双小鞋穿穿。

荣小平这样的货色,张浩南可以做掉他,但一个街道小吏,张浩南是不可以这么做的,除非真的能保证只有天知地知。

“还真是难搞啊……”

思来想去,张浩南打算趁着暑假,请这些人吃个饭,先弄个团建,也算是认识一下。

顺带让高季兴刷个成就,广陵市的这家养鸡场,在名义上是由高季兴引进投资的,之后才扩大成现在的规模。

禽类研究所怎么着也得承认这一点,毕竟之后从社会渠道募集的研究经费,那可就是指着张老板给点力了。

定种研究本就是折磨人的事情,再加上后续的推广,没有社会支持,这些研究就会进一步拉大时间。

原本十年变成二十年,也是常有的事情。

以前国家全包了这一份成果接收、推广的业务,所以建国后二十年内,就引来了第一波科研大爆发,甚至严格来说。

即便是时代变迁的最后几年,国内科研机构,也纷纷解决了化肥、化纤大规模生产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果转化反馈及时。

“科学的倒春寒”一大奇景,就是一堆古老的成果,居然在新世纪发光发热,中间宛若二十年宛若星际迷航。

这也是为什么魏刚这个老头儿,对他在京城的酒友、棋友、票友如此推崇的原因,毕竟是电机工程专家,高瞻远瞩,能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此时两江省农科院在“喀秋莎”供应链问题上,为什么这么上心,主要就是能额外募集经费,并且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可以真正得到加速,甚至还能跟两江工业大学、建康工业大学、建康航空航天大学等本地高校一样,分别在不同专利上收取专利费。

一辆电瓶车从避震、轮胎、车架材料、电瓶、控制器,都是可以有新专利产生的,实际上张浩南现在用到的技术,跟十五年前没有什么代差。

当初长久自行车二车做的电瓶车,就能有二十公里的续航,这可是动荡年代刚刚结束没多久的成果转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高科技产品出口。

在搞钱这件事情上,电瓶车和鸡,没有任何区别。

一只鸡长得快吃得少产得多,全都是技术,没有半点玄学,此时国内引进的高产鸡种,对国内同类研究专家的压力极大,两江省内部也不是没有督促一下禽类研究所的进度。

但这事儿急不得,并且还得加钱。

因为时代原因,优质生源选择抓金钱耗子的比比皆是,但要说沉湎在故纸堆中跑数据,做参照组,做科研跟进……有一说一,填饱肚子尚且不易,何苦强人所难。

这也是为什么张浩南明明没有在科研圈嚣张,但相关研究机构,希望张老板嚣张一点比较好。

能省事儿,还能多加钱。

加钱,加钱,还是加钱,这是坠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