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赚个好名声(2 / 2)

重生寡头1991 懵懂的猪 1679 字 5个月前

祖布茨耶夫就是一个文化人,高级知识分子嘛,谁要让他搞些本行的技术研究,那肯定不在话下,可要让他耍个心眼、玩个心机什么的,他就连个小商人都比不上。像这种小事,如果摊在某个心眼多的人身上,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反正设计院跟郭氏集团有合作项目,在这些合作项目上,开个高价,把这部分钱赚出来也就是了,反正郭守云也不在乎那么个百十来万的烂卢布。可祖布茨耶夫不成,他那死脑筋转不过轴来,他就坚持那一码是一码的逻辑。就这么地,他跟设计院里一大票同样的“死脑筋”研究来研究去,才琢磨出这么一个看似高明的办法来,结果呢,米夏金这话还没说完呢,其真实的用意便被郭守云一眼瞧出来了。要单从这方面看,高级知识分子和死奸商相比,谁的脑子更好使还真不太好说了。

尽管看出了祖布茨耶夫的用意,但是郭守云却没有道破,更没有任何的反感。他这个人有时候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和普通人打交道的时候,他能够更多的为别人考虑,能够站在人家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体会人家的难处。对那一笔反馈金的问题,倒真不是他有意拖欠,毕竟他这么大的家业,买几辆车都舍得大把大把花美金,那么区区的十万卢布怎么会被他放在眼里?他是把这茬给忘了,忘得死死的了。

“嗯,帕基特诺夫他们这段时间情绪还算稳定吧?”郭守云不好直接就谈反馈金的问题,他兜了个圈子,拐弯抹角地说道,“我听说他们有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到远东来的。怎么说呢,咱们远东毕竟比不上莫斯科啊,经济条件落后,城市生活设施也不完善,希望他们在这边能够住得习惯。”

“先生太多虑了,”米夏金讨好似地说道,“其实如今的远东在全联邦算是最稳定的一片地区了,而且各方面的条件也正在一步步的好转。就拿工资水平来说,我听帕基特诺夫说起过,他们在莫斯科的时候,工资无非就是八九百卢布,而现在呢,设计院给他们的薪水是原来的四倍。嘿嘿,就这一份薪水,在目前整个联邦范围内也是排得上号的了。嗯,就像帕基特诺夫说过的一句话,莫斯科固然繁华,可是那份繁华却并不属于我们这些人,相比之下,倒是远东才算是我们的天堂啊。”

“呵呵,能这么想是最好的,”郭守云心不在焉地笑了笑,说道,“嗯,麻烦你替我转告帕基特诺夫他们,让他们安心在这边住下,回头呢,我会告诉妮娜,让她亲自去探望他们的。还有,最近我正计划对共青城东郊的沃罗捏旧农场进行开发,预计到四月份吧,集团将出资对那片地区的四十英亩荒地进行商品住房改造。怎么说呢,就算是为咱们远东高级技术人才提供的福利吧,这批住房里将会有一部分免费赠予你们设计院,按照规划,帕基特诺夫他们也属于有权享受福利的第一批人。”

郭守云这一番话,令米夏金在激动之余,连整张老脸都涨红了,他支支吾吾了半天,想要就这件事發表一两句评论,可是到最后也蹦出半个字母来。

住房啊,这个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过去苏联未曾解体的时候,国人所居住的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的住房,那时候人们对于住房似乎根本没有什么概念。但是而今呢?随着苏联的解体,大部分国人原有的住房都以国家资产的方式被政府回收了,至于那些想要继续住下来的,就必须自己掏钱来买。这话说起来或许令人费解,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如今国家一民主,自己却不得不掏钱再把房子买下来,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为民主买单”?

费解归费解,没有房子住还是不行的,而在如今的远东,大部分生活不太富裕的人,都是花钱从政府手里租房子住的,设计院的那些设计专家们同样也是如此。现在,郭氏集团要投资兴建商品住房,而且还要免费向设计院提供一批,毫无疑问,这对于设计院的全体研究人员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相当有诱惑力的大好事,与此相比,那每月十万卢布的反馈金,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如果说之前米夏金对郭守云这个“土财主”还有什么看法的话,那现在他可真是彻底的改变观点了,在他眼里,眼前这个年轻人俨然就是国内最出色的企业家——年轻有为、态度谦和,最重要的是,人家心善啊,这与那些为富不仁、满身铜臭的奸商绝对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米夏金不知道的是,郭守云拿来兴建商品房的资金,正是从集团收取的大笔房租以及住房转售金里拿出来的,而且还是极少的一部分。说白了,远东相当一部分被政府回收的住房,都落到了郭氏集团的手里,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郭守云要用搜刮来的羊毛,为他在羊群里赚一个好名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