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重要规划(2 / 2)

“至于平治的S系,和宝马的7系,在中国的售价,如果换算成美元,都在20万美元以上,但是,这样的车,在中国很多地方,随处可见,所以,真不用担心中国消费者在汽车方面的消费能力。”

“5万多美元的别克,20多万美元的S系?”斯特劳感觉这听上去像天荒夜谭。

“这样的情况,看起来还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想从一开始,就把中国的市场当做一个重点来抓,最好,是我们能够在中国投产,这也是为什么我还希望两位也能去考察中国的工人素质和生产力。”

“如果在美国,我们一个月能生产1000辆整车,那么在中国,因为工人工资,在整体的生产成本更低的情况下,一个月至少能生产2000辆以上的整车。”

这是冯一平保守的估算。

特斯拉多年一直亏损,跟它每年有限的生产能力也有关系。

冯一平可不希望自己牵头的特斯拉,也陷入股价一直飙升,但实体一直亏损的怪圈。

特斯拉S刚推出来的时候,在国内是多么火热?如果当时能及时供应,并解决充电的问题,那特斯拉的发展,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就是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冯一平一开始就决定,将来一定要在国内同步投产。

另外,他的这个决定,当然有其它因素,虽然不可能让特斯拉诞生在国内,但是,他还是希望,以自己为主的特斯拉,能够带动国内的电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不至于像后来一样,大家都在嚷嚷着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弯道超车,其实在这一领域同样是在追赶。

“如果真的如你所说,那么这样的规划,是完全合理的。”

以低成本,获得高产能,这样的事,他们怎么能拒绝?

“听你这么一说,我希望能尽快去中国看看。”马斯克说。

“谢谢。”冯一平听了他的表态很欣慰,这是他早就有的规划,哪怕其它合伙人不同意,他依然一定要做马斯克现在原则上表示赞同,那再好不过。

“我先欢迎你。”冯一平举起酒杯笑着说。

因为后来被各种人代表了太多次,冯一平现在说话很注意这个问题,他并没有说什么“我代表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欢迎你”之类的话。

“冯,你现在在中国美国两边跑,两边都有很多工作,我现在也要把精力放在SpaceX上,那么,这个公司,将来由谁负责?”马斯克还是提出了这个问题。

“JB,你如果能够担任我们的CTO,我想这是我们的荣幸。”冯一平端起酒杯对斯特劳说。

原本对这个人,他是一无所知,这两天,他同样收集了他的不少资料,才知道,这位他本以为是酱油党的家伙,原来也是一个地道的牛人。

这个今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家伙,出生于美国的一个机械世家,他曾祖父那一代,在19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斯特劳贝尔机械公司,为美国的船舶业,生产出第一批内燃机。

受家族传承的“自己动手”理念的影响,少年时的斯特劳,就已经是一名疯狂的极客,开始了自己的各种尝试。

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他通过自己开发软件,制作控制系统和充电装备,成功的把一辆破旧不堪的保时捷,改装成一辆电动车。

他还带着那辆车去俄勒冈参赛,虽然续航里程只有30公里左右,但他的那辆车,却打破了世界记录,成为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动汽车,17.28秒里,就加速到79.14英里每小时。

ACP的艾伦不来,斯特劳可以说是技术总监最合适的人选。

“不,是我很荣幸。”斯特劳举着酒杯跟他们俩碰杯。

“干杯。”马斯克高兴的说,他同样认为斯特劳是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

冯一平并不知道,这位JB斯特劳贝尔,正是后来特斯拉的CTO,是隐藏在马斯克身后的特斯拉大功臣,也是马斯克最离不开的技术合伙人。

“至于CEO,我暂时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很快就会联系我。”冯一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