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平并不知道,自己成功收购漫威,会使艾斯纳这样的强人,产生如此严重的英雄落寞之感。
要是知道了,他多少会同情一会。
把迪斯尼市值,从接手时的20亿美元,做到如今的400亿美元,艾斯纳确实功不可没。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饮一啄,皆由前定。
艾斯纳这样略显尴尬,并不太体面的下台方式,与他个人,其实有很大关系,他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他再看不上乔布斯,但他忘了自己和乔布斯一个最大的区别,乔布斯就算是被斯考利从苹果驱逐出去,他头上,依然有一个头衔,“苹果创始人”。
而艾斯纳自己,就算有很多人,把他当成迪斯尼的“国王”,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一件事,他这个国王,其实也是被聘来的。
当一个“国王”,有变成“暴君”的趋势时,“国民”,即股东大会,自然会想赶他下台。
迈克尔艾斯纳,以及和他同时代的那一代美国精英们,高度认同一个企业,只有一个老板,这其实也是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的一个体现。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并没有任何问题,可月有阴晴圆缺,有高潮,自然有低谷,当看起来,这些曾经好像有魔法一样,靠个人能力,就使公司爆炸式成长的“超人”,他的魔力不再,公司发展陷入低潮时,之前被高速发展掩盖的一些问题,慢慢就会显露出来。
尤其是因为这些“超人”们的专断独裁,而导致的高级管理人才匮乏。
一个合格的国王,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知道,自己最后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以期自己在结束统治之后,这个王国能平稳过渡。
可以说,没有处理好接班人问题的国王,就不是一个好国王。
但长期独裁惯了,或者说有些恋栈的艾斯纳,有意无意的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而这,是股东大会所不能容忍的。
最终,他被当初把自己从派拉蒙请来的那些股东们——挺讽刺的,费了好大力气才解除了权利。
这个过程,这一阵子让美国的老百姓也是看得相当过瘾。
让艾斯纳同意提前退休的过程,真可以说是活脱脱的一部好莱坞大片。
股东们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手段无不用其极,迪斯尼家族发起了美国商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东投票活动,还曾效仿美国总统选战,开设了savedisney.com的网站——这不得不说又是另一件比较讽刺的事了,始终不太重视互联网的艾斯纳,最后还是在互联网上吃了大亏。
总之吧,这个事的关键在于,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艾斯纳并没有协调好和股东大会的关系,而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本应该清楚这一点的重要性。
所以说,艾斯纳现在的处境,值得同情吗?是的。
他是咎由自取吗?其实也不无道理。
在发展自己的美国业务之前,冯一平就曾还算深刻的分析过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他在美国一开始,找的职业经理人,不管是最开始的迈克,后来的布坎南,现在的康明斯,给他们的定位,就是重于执行,至于决策方面,不但没有放权,也很少让他们参与意见。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的决策,毫无疑问是对的。
另一个原因,也是不想自己聘任的这些职业经理人,嘴裏说着,现在的成功,是源于“团队合作”,其实在他们心裏,个人英雄主义已经在冒头,觉得公司有现在的成就,主要是他们的功劳,结果也如艾斯纳一般,想当国王。
与其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宁愿他们都崇拜自己。
所以,在收购硬币之星后,虽然还是让默巴克负责所有的业务,但通过一系列早就准备好提振硬币之星业务发展的计划,成功的在硬币之星里,竖立了自己的无上权威。
从默巴克的个性来说,他没有挑战自己权威的欲望,就是有,那么他会发现,那样的努力,注定也是徒劳的。
至于奈飞,哈斯廷斯确实是个刺头,也是个如艾斯纳一般的强人,但在收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成功的降低了他这个创始人在公司的威望,当后来伦道夫上位,他被驱逐,可以说是整个公司的期望。
虽然最后,伦道夫被调去负责Youtube,哈斯廷斯依然执掌奈飞,虽然看起来没什么改变,实际上,已经人是物非。
将来在Youtube和奈飞合并之后,冯一平肯定会让Youtube作为主导。
就是让奈飞作为主导,哈斯廷斯也没有挑战冯一平的土壤。
当这一次看完迪斯尼这部争权夺利的“大片”之后,他对一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之后,就将加入自己的麾下的漫威,在管理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或者说计划。
从这短期的接触来看,帕尔马特,还真不是一个好共事的人。
他此时很忙,也有些期待。
刚刚,才和为了这起并购,而聘用的那些公司,比如律所、投行的代表们碰了面,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庆祝会,现在,他将会见漫威的高管。
……
周宁和她的摄制组,此时还沉浸在刚才会上发布会上宣布的消息带来的震动里,难怪冯一平在来时的航程上,那么忙碌,原来这又是一个高达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同样近200亿的大项并购。
加上前几天刚刚完成并购的阿里,冯一平在短短的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花在并购上的资金,就高达近50亿美元,近400亿人民币——她才不在乎漫威的这笔钱,其实还并没有花出去,她相信,国内的观众,也不会太较真这事。
反正按双方的看法,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一定会批准这次交易,而且很有可能是在一个月之内。
这是冯一平在时隔一年之后,在美国发起的又一起超过20亿美元的并购,周宁清楚的知道,国内的观众,大部分应该不会去分析这样的并购,对冯一平的公司的发展的益处,或者说从中解读出冯一平公司未来发展的脉络。
就像原本的冯一平,在得知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也不会关心这样的收购在商业上的意义,就单纯的觉得有些自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