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高管会议(2 / 2)

“以下不是强制要求,但我还是希望,各位能够认真的分析和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尤其是,要分析这次危机会带来的后续影响。”

不少人有些意外,这次会议,难道就是讨论这样务虚的问题?

“日后,再根据后续的实际情况,来检验自己的判断和预测,是不是准确,如果不准确,是哪里出了偏差?”

“根据以前的经验,表象不同的金融危机,隔上一段时间,总会来上一次,我们每个人的这一生,也总要遭遇几次,无论大家以后怎么发展,会不会依然在嘉盛,总之,多一点经验,对以后总是好的。”

“我还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尽量从更高的角度,去分析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比如,”冯一平站了起来,“我觉得,从长远看,这次危机对美国,并不是坏事,一个金融业极度发达的美国,对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坏事。”

“因为,此前,美国最高端的那些人才,无论是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学家、心理学家等等众多领域的顶尖人士,都会因为优渥的待遇,而选择呆在华尔街。”

“但是这一次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华尔街,不再是美国一流高校一流毕业生的首选,尤其是硅谷,已经成为美国应届毕业生的首选。”

“其它各高科技公司,也变得比往日更有吸引力。”

“有了这些顶尖人才的加盟,我想,未来在华尔街之外,美国的众多公司,会因此产生长足的进步,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会直接增加我们在一些领域赶超乃至竞争的难度。”

冯一平又坐了下来,“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仅供大家参考,我只是希望,在座的各位,在日常的工作之余,也能抽出时间来思考这样的问题。”

“因为,我相信大家,未来都会有更高的成就,那么,在更高的位子上,就要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

冯一平的举例,在引来议论的同时,也打开了大家的思路,而他的期望,更是让不少人兴奋起来。

除了肖志杰和王昌宁,在座的最低也是子公司总经理级别的高管,短期来看,他们觉得在集团内部的上升空间不大,冯一平的这些话,无疑带给了他们不少猜想。

而那些确实已经有了其它念头的人——在经济上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之后,一些人总是会免不了有其它的追求,比如,自己去创业,或者是跳槽去其它的公司,迎接新的挑战。

这些人此时更是觉得冯一平的这些话,很有启发意义。

在嘉盛,很多大问题他们可以不用去考虑,但出去以后,自然就很有必要。

只是,有一些人也从冯一平的这些话里,听出了一些别的意思。

在西湖畔电商集团的会议室里,蔡总此时就给老马递了一张纸条,“冯总好像是对高管们的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老马没有回答蔡总的问题。

因为他现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就他这边,有些随着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人,目前都已经走到了很高的位置,但他们之所以走到今天的位置上,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是当时公司员工里,最适合那些管理岗位的人,所以就这么一步步的登上了高位。

但随着公司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吸引的人才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一些,还真不一定比他们级别更低的员工,更适合眼下的位置。

他更知道,在嘉盛集团那边,这个问题应更突出一些。

虽说学历并不代表着能力,但如果两人的能力相仿,而其中的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另一个却没有上过大学,作为负责人,该怎么选择和评价?

老马相信,大多数人会倾向于前者。

嘉盛那边的很多高管,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在后劲上,可能真就会存在差异。

从长远来说,这无疑都要调整,关键是该怎么调整——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都可能会遇上的一些问题。

那就是,原本那些带着公司成长,高速发展的元老,在新的发展阶段里,很有可能会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观念陈旧,在工作上少有新的建树,因此客观上在窃取下属的劳动成果的同时,还阻碍了下属向上升的通道……

该怎么办?老马到现在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办法。

但这又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看冯一平的安排,他如果按照一贯的说法,最迟在35岁退休,金翎接下来可能会转向慈善,那这搞不好就得由自己来最终解决。

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冯一平已经进入下一个话题,“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美国准备救市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