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放歌现在有特别强的号召力,他要是登高一呼的话,影响力可是相当巨大的。!如他要是在自己微博发一条自己演奏古琴的视频,毫不夸张的说,肯定能让古琴的关注程度一个新的台阶。当然,即便林宝卿心系古琴,也不可能让他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做推广,尽管这可能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她跟秦放歌所探讨的,也是用潜移默化的方法,让古琴被更多的人所喜欢和接受。林宝卿很明白现状,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古琴和其他乐器一样,都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只是,在太长时间里古琴都被贵族化、甚至被神化了,说什么“四艺之首”、“人乐器”、“并非为了悦耳”、“修身养性”。感觉这些形容词说出来之后,让很多人不敢当众说出自己对古琴的真正感受,好像说出来暴露了自己的境界不高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古琴难以入门,现在大家的选择可太多了,算是同类型民族乐器,不也还有更好听的古筝吗?”秦放歌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算推广古琴,想要更多的人了解古琴的话,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古琴的听众自己去发现古琴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允许听众讨论古琴不那么好听的空间对吧!”林宝卿自嘲的笑着回答道,“是的,从小我们学古琴的都知道,古琴是难学易忘不听的!这基本也都是共识,原因很多,你我都是明白的。特别你的音乐作品,好听的不要太多,由此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秦放歌倒也不怕尴尬,一本正经的说什么,“我这也是先把听众吸引过来再说,要一来给大家特别难听懂,或者是特别难听的音乐,怕是会把大家给吓跑,等他们都入了门,再听不那么好听的音乐,也会觉得很有意思的。现在社会节奏鲜明,人心都较浮躁,包括我其实也是一样,要不然,现在也不会这么有名。有一说一,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个人确实挺享受带来的好处,但有时候也会觉得厌倦,因为成名之后没那么自由了,一举一动或许都会成为焦点,各种被带节奏。而像是宝卿这样,特别能沉得住气,安静下来认真做事的,真的很少见。”林宝卿连忙摇头表示,“我可没你夸得那么好,而且,你也不需要刻意贬低自己。其他方面不论,在音乐艺术,你的用心,勤奋和努力都是大家看在眼里的!只要有好的音乐作品问世,都不成问题。”秦放歌很早有跟她交心谈过,在当初两人还没分手的时候,所以他自己也不做更多的辩解。关于他的多情甚至很多人看来是滥情,他也没什么底气为自己辩护。所幸林宝卿还是相当有气度和胸襟的,也不去跟他计较那些,也愿意把他当成朋友甚至是知音的关系。当然,林宝卿自己其实也是挺矛盾的,单一个小小的古琴圈,其实也蛮多事情的。除开之前所讲的那些,滥竽充数,只会一首“平沙落雁”敢出去开艺术培训班教人弹古琴,误人子弟的所谓老师外。真正对古琴研究特别深,在演奏也特别有造诣的人,特别顽固的也是有的。“我们乐团当初做新民乐的时候,挨了不少骂,觉得我们是在糟蹋传统艺术,挂羊头卖狗肉什么的!时至今日,这样的声音仍旧很多。古琴圈的话,很多人似乎真的变得孤高自傲,尽弹别人理解不了的意境,认为不懂欣赏他演奏的都是乐盲,甚至觉得古琴是要小众才好……”林宝卿讲起这些来的时候,表情仍旧是很淡定的,也是见到多了,而且,这样的非议,起秦放歌所遭遇的来,也简直太小儿科。可以说,喜欢他的人有多少,不喜欢他的人也有多少,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有看不惯他太出风头觉得他太跳的,有眼红他成功的,小众的民族音乐圈也是一样,认为他连民族音乐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竟然也敢搞创作也是好笑,完全沽名钓誉,拿特别现代的音乐来忽悠听众。甚至有人义正言辞的指出,他这是在犯罪,在抹煞他们传统民族音乐人的努力,把听众引向一条不归路,假以时日,大家都觉得秦放歌所创作的这些音乐,才是真的民族音乐,那真是特别悲哀的事情。可惜秦放歌自己要忙的事情太多,做民乐或者是新民乐,基本也都是创作出来给她们算,圈子内什么情况,他也根本没功夫去理会,不管是夸他的还是骂他的。林宝卿她们可不一样,她在说起来的时候,都觉得有些好笑,“我们都是舞台演奏的,他们骂你没什么反应,矛头冲着我们来了!特别这次我们要去宝岛那边演出,感觉像是抢了其他人的风头一样……”秦放歌自己的话,肯定是不在意这些的,也让她们想开些,“音乐作品好不好,是不是民族音乐的新形式,话语权不在他们那里,而是在广大老百姓的心。如果民族音乐是一众人孤芳自赏,连老百姓都参与不进去的话,也不知道是怎么有脸代表整个华民族的音乐的。”林宝卿是觉得,“现在优秀的作曲家实在太少,即便是对传统曲目做出改编,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像你这样,为我们创作的音乐作品,特别好听,也受观众喜欢的,也是特别容易惹人嫉妒的。”秦放歌笑着说他这什么类型和风格音乐都在做,“很容易让大家误会,好像我已经忽略了其的界限,什么都往好听靠。但只要真正喜欢我作品的观众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可以完全忽略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批评,也不差这些。”他自己做音乐的,当然知道,容易让人觉得“好听”的音乐应当有这些特征:旋律动人、节奏鲜明、能引发人较明显的情绪(开心、忧伤、惆怅、振奋、激动、欢喜)等等。其最后一点是前两点组合起来产生的效果,在这方面,秦放歌也是个好手。像他创作的流行歌曲一样,也有大家所喜欢的,骑马舞火星神曲这样的作品,满足了这些特征。但这样音乐,洗脑一阵,听得多了之后,大家又觉得太“俗”。于是一些小众的民谣,开始受欢迎了,秦放歌自己的歌曲,也完全可以找得出来,《故乡》,《蓝莲花》等等都可以算得。这些歌曲旋律动人,能明显引发人惆怅忧伤的情绪,但节奏不算鲜明,较舒缓,甚至是会较散。另一些人喜欢摇滚,摇滚的特点是节奏鲜明,但是,旋律感又不强了。你可以用摇头晃脑和打拍子来表示一段摇滚,但是基本见过谁用哼一段旋律的方式来表示摇滚?所以,到这个小众阶段,旋律和节奏必舍其一。而两者都鲜明,很容易被记住,很容易被记住的,却很容易成为口水歌,也同样是会被不少人所唾弃的。秦放歌也完全没想过一首曲子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客气的说,他自己觉得好是好了!其实根本也不需要经过其他人的评判,而且,作品一旦创作出来,基本有了自己的生命。说回古琴,特别是古琴曲,基本都是属于没有鲜明的旋律、没有明显的节奏,不那么好听,也需要门槛。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古琴的音色。像是小提琴、钢琴,天然音色美,所以喜欢它们的喜欢管乐的多。而音色易发出清脆高亮之音者,容易受大众欢迎。古琴的音色是低音偏多的,因此不如古筝琵琶受大众欢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古琴相当于一个基本只有低音的女歌手,注定会被高音女歌手小众。但是古琴的音色是“正常”的,而且它的低音是完美、干净、圆融的,这也是古琴最难得的一个地方,因为往往低音可以沙哑、可以磁性,但是很难做到圆润、甜美、清静。只是这种音色是要细品的,而且很可能毁于录音技术,所以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往往被淘汰掉了。现代音乐,还有一个同样难听到爆炸,但喜欢的人却是爱得要死的“死亡金属”,它在这个维度完败,因为音色“难听”。但死亡金属在另一个维度完胜,那是“能激发人的强烈情绪”,这似乎也是死亡金属最值得一提的优点,还是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不喜欢的,觉得喜欢这样难听音乐的人,不是脑子有病是脑子有病。古琴在这一点,是逆时代潮流的。如在鲜艳的唐代有“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诗句。因为古琴的意趣是“正平和”、“养心”。如果说死亡金属可以激发听众“愤怒”、“狂躁”、“刺激”、“兴奋”这些情绪的话,那么古琴,由于其低音、由于其舒缓,能激发的只是,“宁静”、“淡淡惆怅”(而且这种淡要流行歌曲的惆怅淡十倍)、“隐忧”、“豁达”等等情绪。这种情绪对于很多听众来说,不算是一种情绪。因为可能有些人的生活原本是很枯淡无味,没有波澜的。那么这种音乐于他而言,无法形成反差,因此不觉稀罕。有些人是想要给自己提提精神,那么这种“淡然豁达”对于他听来是一种催眠。喜欢古琴的人,也未必都是内心平静,可能恰恰是因为不太平静。但若仔细听,古琴曲结构是严谨的,很有章法的。只要听进去,其实古琴曲一样有主旋律,开端发展GC尾声。但是主旋律的曲调往往并不大众化,第一次绝对难以抓住,要听多次之后才能抓住,抓住了之后,可以产生共鸣了。当主旋律的变奏出现时,你便能身心一同感受,当GC出现,也会非常激动。不说秦放歌所创作的那些被很多传统民乐人视为异端的新民乐作品,都是特别讨好人耳朵和眼球的。传统音乐的《潇湘水云》,是特别好听、特别精彩的一首曲子。作曲者满满都是智慧和情感,但如果能听到了这一层,古琴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正平和。其他的像是《汉宫秋月》、《忆故人》都是断肠之声、《阳关三叠》异常悲凉、《平沙落雁》秋意阵阵。特别欢快愉悦的古琴曲,当真是少之又少,仿佛是因为古琴曲的语境和国诗词、人画太像,整体的审美意趣以含蓄、寂寞、惆怅为美的结果。林宝卿和秦放歌这样的年轻人,对传统并没有那么多顽固的观念。当然,像《平沙落雁》《汉宫秋月》等等这样的传统古琴曲,两人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演奏,也都相当出彩。林宝卿自己,演奏《高山流水》这样最经典的古琴曲时,都特别精彩。当然,每个演奏者都有融入自己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跟伯牙的演奏得一模一样,欣赏者也不是钟子期不是?音乐艺术的魅力长存,演奏家们的再创作,也是其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两人此深刻探讨了一阵子,关键也还是林宝卿自己和她们乐队,在将来这一段时间,特别是去宝岛巡回演出期间的安排,达成了一致的想法。都觉得现在还是慢慢培养市场的时间,传统乐曲是可以演奏,但来来回回那么几首曲子,观众们迟早是会听厌的。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让人了解到古琴以及其他民族乐器的魅力,让他们先感兴趣,然后才是有意愿去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民族音乐的东西。鉴赏音乐还是有门槛的,可要是直接望而却步,进门的想法都没有,更别谈什么弘扬传统音乐化之类的话题了。因此,她们此行的演出,除了集体合奏外,都还是可以在返场的时候,安排单独乐器sol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