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笑笑无所谓的说道,“就是过去的那些大户人家呗。”
刘珍珍了然点点头,也只有这些人家里有这样的家具了。
说起来他们所在的这个城市还是偏,所以说这个卖旧货的摊主只认识金银器具,却不认识好木料。
别说这个摊主不认识好木头,就是刘珍珍也不认识,她就是运气好,遇到了识货的人来收罢了。
讲好的价钱,摊主就帮着刘珍珍把屏风捆起来,又找了个三轮车给刘珍珍送到了家里去,现在刘珍珍有了自己的小宅院,再买来东西自然不用往店里放了。
崔桂兰就在市场门口卖瓜子,眼看着闺女拉着东西往家跑,不由得有些紧张,“珍珍要我帮忙吗?”
刘珍珍笑笑,“不用不用,都已经买好了,我跟着送回去就行了。”
那骑三轮车的师傅也认识刘珍珍,他可不知道自己车上的东西贵重,还笑着对刘珍珍说道,“小刘老板,你家里没有人啊,如果有人的话,我自己过去叫门就行了,保证给你送到地方,你就不用跑一趟了。”
刘珍珍扬了扬手里的钥匙,“我爸喜欢到门口下棋,你不一定找得到他。”
这骑三轮车的人,就靠着每天拉活挣钱,自然是不愿意干等着,等听见刘珍珍这话立刻闭嘴,不敢再劝了,什么都比不上,干完一套活再接一套活来的实在呀。
等到了刘珍珍家门口,果然刘建国正在街口看老头们下象棋,瞧见刘珍珍就赶紧跑过来帮忙。
眼瞅着刘珍珍买了东西,刘建国二话不说,和拉三轮车的师傅,一起把屏风卸到了院子里。
等到拉穿轮车的师傅走了,刘建国这才摸着屏风,小声问刘珍珍,“珍珍,这就是那种贵重木头打的屏风吧?这屏风可不小,这得值多少钱呢?”
刘珍珍对这种东西完全不了解,只是这屏风用料极多,而且上面还有雕刻,她估摸着不应该很便宜,但是也不好说,有可能这种东西就是板子值钱,雕刻了反而卖不上价钱。“具体多少钱我也说不上,不过现在只卖五十,我想着咱就先买回来放着,能卖就卖,卖不了的话就摆到堂屋里边也挺好看的。”刘珍珍老老实实的说道。
刘建国也是这个意思,明知这东西值钱,肯定得先花点钱把它收回来放着,就是做买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呢,更何况这种东西?
父女二人把屏风搬到堂屋里,仔仔细细的摆好,这才一起朝着市场走去,刘建国是过去给崔桂兰换班的。
现在老夫妻两个人,轮流在市场门口卖瓜子,日子过得倒是也惬意,有时候天气好了,俩人就一起坐在市场门口,一边聊天一边做生意。
刘珍珍的这些瓜子儿卖的很不错,已经有人上门询问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的货,看样子想要大宗进货,不过却不想直接通过刘珍珍,而是想打听清楚进货渠道,扔开刘珍珍自己去买。
刘珍珍自然不会让他们得逞,别看她年纪小,说话却滴水不漏,至于崔桂兰和刘建国,知道自己不会说话又藏不住事儿,所以这些人问的时候,他们就尽量少说话,所谓的言多必失就是这个意思。
眼瞅着打听不出来进货渠道,这些人又舍不得放弃刘珍珍的瓜子儿,最后兜兜转转,只能又跑过来找她,正式的向她提出订货,要知道刘珍珍的这个瓜子儿不但原料好,瓜子儿饱满香脆,而且她采用的配料很特别,吃到嘴里口感很不错。
刘珍珍和刘父回到市场的时候,正好就遇到这么一个女人,正黏着崔桂兰想进瓜子儿呢。这女人姓朱,名叫朱九华,她长相平平,嘴唇很厚,不过说话办事儿都有一套,现在正做着副食品的生意。
“我说阿姨呀,就算是你把进货的渠道告诉我,也不耽搁你做生意呀,你何必这样死板,弄得咱们连朋友都没得做?”朱九华嘴巴厚,能说会道,巧舌如簧。
崔桂兰就像一个木头雕的菩萨,不管朱九华说什么,她连动都不动,“你让开点,我要给客人称瓜子儿了!”
朱九华对这样的态度也是无能为力,正生着气,就看到刘珍珍似笑非笑的走过来,她转了转眼珠子连忙迎了上去,“小刘老板,我正找你呢,上一次我还跟你说想进一些瓜子儿,不知道你把货源准备好了没有?”
刘珍珍早看见了朱九华干的事情,只不过不想说穿而已,“货源都是现成的,一百斤以上三块一斤,一百斤以下三块五一斤!”
“你这价格也太高了,用这价格拿到手,我不赚钱啊,”朱九华笑眯眯的,还想讲价。
刘珍珍也笑着说,“一斤瓜子分十包,一包最少卖五毛钱,你怎么会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