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
江与城此前一直在想的是,把物体从a区块搬运到b区块。但实际上,重点不是搬运而是交换!因为a区块中的物体真实可见,江与城此前忽略了b区块中也是有物质的——空气。这就是那啥“房间里的大象”嘛!如果把a区块里的物质转移到b区块的空间中,那b区块的空气要如何放置?答案应该是让这两个相同形状的区块里的物质相互交换,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交换这两个区块的空间,顺带交换空间里面的物质。
江与城越想越兴奋,眼睛亮到简直能发出两道光束。她深呼吸几口,脱下一只鞋,放在地上,单脚往后跳了两步。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没有其他所谓的限制条件,交换空间中的物质*是什么、状态如何都不重要,重点是空间本身……来吧来吧,让我见证奇迹……”
这一瞬,江与城眼中出现了两只拖鞋,一只还在原地,一只已经回到了她脚下的。不对,不是两只——留在原地的那只鞋只是转瞬即逝的残影,是“视觉暂留”。
成功!!!
江与城兴奋到尖叫。
还有什么能力比解开谜面收获“标准答案”更令理科生开心的事情呢?没有!
她尖叫着冲出厕所,大喊着“妈妈我爱你”给了江母一个熊抱,然后抱起地上的凳子和粉笔冲回教室去了。
殷春华:“是我老了,还是这孩子中邪了?”她又想到画皮和刚刚那昏暗的楼里的场景,不由得抱紧了自己。
——————————————
杨城水患给这座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短暂的不便,很快市政府便下决心改造下水道工程,以免政府大楼再次泡汤。这和现在8岁的江与城还没什么关系。
接下来的几天,江与城沉迷做实验,一有时间就偷偷溜到无人的角落鼓捣。实验材料从固体换成液体再换成气体,质量也一点点加码,被交换的空间从拖鞋大换成米粒大再换成汽车大,空间的性状从规则的正方体换成球形、多面体再换成不规则形状,空间的距离也从一步远换成视线所及的河对岸再换成一墙之隔不可见的一米外。
江与城发现,除了交换的空间不能相交叠——比如让一辆几米长的汽车往前移动一厘米,也就是说,互换的空间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她的能力几乎和没有限制。当然,受实验条件限制,她也不能真去试试能否搬来一座山。
使用能力的前提是江与城对她目标操纵的空间的感知——倒不是说生理感官上的感知,而是在她意识中,能判断这一空间的位置坐标和形状。在江与城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大脑下意识的处理代替她主动的思考,互换基本都能顺利完成。但在不可见的情况下,江与城就需要主动思考自行判断了。于是在“盲测”的过程中,她多次“蹭”掉了教学楼的墙皮、桌椅的边角——因为这切口过于平整,导致巡楼中发现物品损耗的保安大爷产生了奇怪的联想,以至于不敢走夜路了……这也让江与城提高警惕,下决心在熟练掌握之前不用在生物上,她可不想一不小心切下同学的脑袋!切坏花花草草也不好啊!
出于自小对哆啦a梦的任意门的执念,江与城还尝试开发出了被她命名为“空间门”的能力。和空间交换的三维操作不同,空间门是链接空间中的两个二维平面,让运动的物体可以从链接上的a面直接穿到b面,这期间依然不改变物体的状态。不过,较真的的江与城很快又想到,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在这段空间链接上的时间里,怎样确定链接着的ab面的位置坐标呢?现在毫无疑问使用的是江与城以自己为原点的相对坐标——也就是江与城的下意识判断,但放到更大的尺度上,比如宇宙中,这种坐标系大概率就行不通了。要知道符合直觉的牛顿经典物理体系在宏观尺度上并不适用,更别提量子物理、薛定谔的猫什么的反直觉理论。无法使用生物本能里下意识的空间判断的情况下,江与城需要更多理论知识来支撑她的能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