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薇使劲拉着不情不愿的姥爷,拎着两大袋食物,最终还是逛了一圈。
而所谓的一圈,不过是繁华商业区的几个商场,名字都带着时代气味儿。比如青年商店、妇女儿童商店、人民商场。李薇知道,十多年后,除了人民商场还在,其余的都与时具进了。
李薇衣服口袋里还有三个劫道儿爷爷给的一笔巨款,给李琳和李连辉各买了一套衣服,花了不到三分之一。至于钱的出处,李薇先保证了一番绝对不会乱花钱,继而对她姥爷动之以情:
“姥爷,你说你要是一点儿私房钱也没有,偶尔要喝个小酒请朋友吃个便饭什么的,我姥姥能每次都批准么。一旦我姥姥不给你手头紧一紧,您老一个弄不好,可就一分钱憋倒英雄汉那。一旦关键时刻丢了面子,以后还怎么在朋友圈子里混!所以,姥爷,我也得有点儿私房钱不是,不然有个马高蹬短的,手里没钱,我爸妈一阻拦,我还能成什么事儿啊,这人生啊,没钱活着有什么意思啊,这生活儿啊,没钱过着还有什么趣味儿啊。。。。。。”
程老爷子早就听的不耐烦,打断李薇的悲情演绎:
“行了行了,别把对付你爸那套拿出来对付你姥爷我,不就十几二十块钱么,至于要死要活的么,我不告诉你妈就是了,真是!这什么孩子,哪来这么多鬼心思,屁点儿大就知道向手里划拉钱了,跟谁学的,当初你妈小时候可不这样,难道。。。是你爷爷家的问题。。。。。。”
李薇意外之财落袋为安,高兴的同时对她老爸有点儿小愧疚,老爸,不孝女儿对不起你了,其实这不能怪饿,说到底,还是姥爷跟爷爷的问题。
在食物的香气中逛了半天,依着程老爷子的意见早就打道回府了,男人天生对逛街不感冒,不论多大年纪。
李薇虽然对这些商店的商品也不感冒,那跟后世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十八层啊,不过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硬拖着她姥爷,坐着有轨电车,奔记忆中的长江路——后世市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据李薇的记忆中,听她大学同学说过,那里最开始的时候是个自由市场,卖什么的都有。
今天是周末,人应该不少。
果然,虽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李薇下车一看,还是熙熙攘攘。自由市场就在路边,花鸟鱼虫、古玩字画、煎饼果子、衣帽鞋袜,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犄角旮旯。
李薇看见摆古董摊子的,曾经听说过,这玩意儿弄明白了挺赚钱,过些年人们生活富裕了,甭管明不明白的,特舍得往这里头砸钱。可惜,对此她一窍不通,况且现在大米饭都吃不起,咱还是想点实在的吧。
走着走着,李薇看出点门道了。
这年头本来都不是很富裕,对小商贩又是普遍的瞧不起,个体户还是个带有贬义的词儿,人们哪来那么多东西可卖。可看那卖布料就一匹花布;卖鞋的就那么三双厚实的劳保大头鞋;卖一个榔头的;还有那卖安全帽的。。。。。。
不用说,李薇一琢磨就明白了。感情有不少是靠山吃山的各单位的主人翁,既然是主人翁么,当然单位的东西就跟自家的东西一样,想拿就拿了。汗!
李薇再也没了逛的兴致,跟反倒逛出来点儿兴致的姥爷又走了走,就打道回府了。
晚上回到家,女儿必定是要留老父在自家吃了晚饭才让走的。
老爷子照旧是要喝两杯的,女婿李兆兴也拿出了小酒壶,李薇跳出来死活不让喝,姥爷不干老爸为难,最后老妈程敏顶上力挺李薇,老爷子瞪了女儿孙女两眼最终这酒没有喝成。
李琳对‘姥爷’给买的红色运动服满意的不得了,穿上就没影儿了,不知道到谁家显摆去了。李连辉对他的蓝色运动服只高兴了一小下,估计还没到爱美的年纪,可对她姐拿回来的两大包吃的表现狂热。
晚上送走姥爷,李薇找出她老爸当兵时候那个绿色军用水壶,洗了洗刷了刷,塞紧盖子试了试不漏水,成了,明天就用它带水了。
下周开始要在学校吃午饭,还是面包麻花等干粮,学校里水是没有的,小洋井倒是有一个,整个学校用水都是靠它。李薇重生后就坚持给全家主要是弟妹烧凉开水喝,明天说不得得自带一壶凉开水了,可不能让双胞胎这对祖国的小花朵渴蔫吧了。
可李薇只过了一周就受不了了。
原因有三,水不够喝。她们前后桌包括罗家二炮吴凤二胖子,没一个带水的,那一壶水只够喝半天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别人的水比较好喝,罗二和二胖子没事就盯着那水壶看,搞得李薇不给他们喝口就会良心不安一节课。而他们以前都是去小洋井那里对着水管子压上来的水直接喝,现在也不去了。
二是虽然面包麻花的平时吃点算是改善生活,现在也有学生吃不起中午自带午饭的。但李薇实在吃的难受,她宁愿吃点玉米面饼子和白菜汤,好歹热乎乎像顿饭。
三就是,一个麻花两角钱,一个面包一角二分钱,她们姐弟三个,每天中午就要六角钱或者三角六分钱,一个月至少二十四天,这个时候没双休日。也就是说她们姐弟三个一个月要花掉至少8.*元到14.4元,而她老爸每月的工资,也就不到四十块钱。只供她们姐弟午餐这一项,就要花掉将近四分之一强,还没有算上买文具和日用品。而老妈,做临时工的工作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到十一月份以后可以生炉子,自己带午饭,可李薇心里还是沉甸甸的。
看着学校门口卖麻花的小卖部被学生们挤的水泄不通,李薇萌生了一个想法。晚上吃晚饭的时候跟她老妈道:“妈,我看我们好多同学都到学校门口小卖部买麻花和面包,要不你也做些馒头包子什么的到学校门口去卖吧,指定能挣钱,反正到冬天的时候你也不能出去工作了。”
程敏抬头瞅了李薇一眼,没搭理她。李薇又叫了一声妈,才不屑一顾地道:“小孩子家家的知道什么,好好念你的书就行了,大人的事儿少参合,你妈现在挺好,还没到当小商贩的地步。”
得了,李薇少算了一点,就是,虽然现在某些城市中个体户已经崭露头角。但在乡村,人们根深蒂固的以农为本,工人有工资拿收入稳定还要更好些,个体户的雏形小商贩就不那么受待见了。并且总给人一种投机倒把不务正业的印象。
这涉及到老妈做人的尊严问题,李薇也不好多说什么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且还没到挨饿的地步,更不能逼着老妈失了气节,何况她也未必就能说服老妈。再说,家里有老爸的收入在村里已经是上等人家了,老妈心里知足着呢。穷则思变,老妈的心目中现在并不穷,还算富余。
虽然李薇知道,这是个大时代的开始,这个时候,有胆识敢想敢做的那些人,也就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这个时候,只要敢做,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风险,毕竟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给了人们太多的机会。
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是个人创业的黄金时期。
意识到这一点,李薇觉得她应该做点儿什么。可做什么呢?盘点了一下她手里可调动的资源,现金二十块、设备没有、人员。。。可调动的就是双胞胎或者可以加上二胖子和吴凤,罗氏兄弟属于不确定因素,尤其罗二,跟李琳李连辉猫一天狗一天的,每天不闹点矛盾都浑身不自在,没事儿还一起玩,李薇彻底无语。
条件摆在那里,李薇感觉有点儿有心无力,发动不起来老妈,一切白搭。
这样快到了十月末,学校开始发动学生交冬季取暖用的引火劈柴。本地条件,山柴比较少,大多学生都交玉米芯或者田地里大豆秸秆收割后,地上剩的一小节连着土里的根部拔出来晾干,叫豆茬儿。
很多学生都以交豆茬儿为荣,毕竟老师也要求大家去地里拔豆茬儿交上来,而比较懒的学生,就交家里大人把玉米脱粒后剩下的玉米芯,当然没有交豆茬儿光荣。
前世李薇姐弟三个一直交玉米芯来着,汗!
而李薇家里虽然没有大田了,但是原先租出去时候说好了,秋收后会给一部分玉米秫秸和玉米芯当柴烧,所以那东西也是有的。但李薇当然不愿再拿家里的玉米芯了,于是周末的时候发动双胞胎和吴凤二胖子她们,一起去地里拔豆茬儿。
每人挎了槐条筐,踏着浅浅的秋霜,在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李琳和吴凤叽叽喳喳地说着,别看吴凤在课堂上声音挺小,背地里说话可一点儿也怯场。而李连辉和二胖子则撒了欢儿似的不像出来劳动,倒像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