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各科老师的摸底考试陆续结束了,李薇平时的功夫真没白费,也是老师们想让学生适应一下未来高中的考试模式,并且重在考察一下学生们以前的基础,并在基础上的活学活用,以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所以题比较没那么难,都是些课本上大纲要求掌握的东西,正是适合李薇的学习宗旨。
所以李薇拿到了班级的最高分,除了数学和物理差几分,其他的科目都是满分,每科成绩在班级都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学生的实力就是靠分数说话,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类似练习的考试,但是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而且,后天就是月考,即使某些同学想努力一番时间也不是很充足了。
其实班级考九十分以上的学生也很多,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科目得九十多分,但是都没有李薇这么全面。
李薇的同桌林晓就是一例,林晓的学号在班级排二十六,也算不错了,她也没有明显的偏科现象,但是因为人比较粗心,犯了不少属于马虎大意的小错误,所以分数也不是很高。
不管别人怎么想,李薇是不大在意的,行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该做的努力都做了,结果怎么样并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再说,这算个什么啊,不过是一次类似于课堂考试的测验,连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都算不上,把不足的地方检验一下,看着好的分数赏心悦目一下,也就丢开算了。
偏偏有人看她就是不顺眼,路过李薇桌边看到她把卷子随手放进书桌里,冷哼了一声:“哼!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月考期中期末都得高分!”
李薇抬眼看了下,又是秦灵那个冤家,跟她计较没的掉了价,再说,怎么看她都像失败者的宣言,李薇还真没注意她考的怎么样。
其实李薇很想说:“期中期末算什么,高考得高分才算本事。”不过秦灵眼界就这样儿了,没必要提醒她。
另一个心里不舒服的是高悦,但是她显然比秦灵聪明的多,没说什么,只是把李薇考满分的卷子借了去观摩,至于最后观摩出来什么结果,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这些都是女生们的小心眼儿,男生就没那么多口是心非,尤其跟女生们。
耿新阳和体委宫建政算是男生里面的尖子,但是这次表现的并不出色,反倒是原本不大起眼儿的几个男生比较惹眼,李薇大约记得其中一个戴眼镜的比较沉默寡言的好像叫洪伟的男生,也有两科跟她一样得了满分,别人就记不住名字了。
但是李薇想,她恐怕不久就会把人和名字对号入座了,总干些收发卷子抄写成绩发作业本的杂务,想不熟悉都难。
课间的时候丁安妮也经常来串门找李薇玩儿,高一二班也有她初中同学,让她来去很是自如,跟她自己班级似的。
通过丁安妮,李薇认识了本班级的两个女生,吉丽丽和蔡莲花,其中蔡莲花还是个少数民族朝鲜族人,性情十分温和。吉丽丽虽然挺活泼,却也是很好相处的女生。
都是跟丁安妮完全不一样性格的女生,不过李薇也是看出来了,貌似两人跟丁安妮关系一般,不过是一般同学的关系,而且看言行举止,两个女生说话都还是比较有分寸,行为也中规中矩,显然不像丁安妮家庭那么‘显赫’,自然就没有那种气焰。
李薇对他们两还是比较有好感的,觉得这才是正常的高中女生,丁安妮秦灵之流不用说,就是那高悦也是功利心太强了。
在学校里学生就该好好读书,团结同学,搞那么多社会上的习气,让人实在觉得无聊。再说,即便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将来也未必就没有出息,宁欺白首翁不欺少年穷,说穿了,还是见识太短。
因为不太在意这种小测验,李薇便没有过问丁安妮和周小燕她们,倒是随便问了问李连辉,这家伙虽然没有满分,平均也是九十多分,看来也没把精力全用在打游戏上,李薇倒是放了心。
至于李琳,根本没有这种小测验,月考时间倒是跟李薇她们一样,据说这次考试是几个好点儿的高中统一进行的,也是统一出的题纸,旨在考察这批学苗的整体素质。
所以各个学校都很重视,李琳她们这号称仅次于一高的第三高级中学,也是一样。
李琳显然也下了功夫,尤其知道她姐的测验成绩后,更加有了危机感,连着两天做练习册做到半夜,李薇睡的早,也不知道。
时间越是不够用越是感觉过的飞快,转眼就是考试时间了,学校很郑重地安排了考场和监考老师,李薇学号是一号属于单号,留在班级,双号同学被分配到了别的教室。
考试就五科,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和化学,第一天考前三科,第二天上午考后两科,其余时间也没有讲课,都是自习课。
这次月考比前两天的小测验难度有所增加,但还没有太出格,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并对后面没学到的课程各科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所以,第二天考完物理化学后回家吃饭的路上,丁安妮和周小燕纷纷谴责学校,为什么要考那些没有学过的啊,这简直太没有道理了。一向不大对付的她俩第一次有了共同语言,并且马上成了盟友及受害者。
李薇没吱声儿,她这些科目除了语文只是简单读了一遍,重点看了看古文和古诗词,别的几科可都是花了不少时间,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做了两套练习册了。丁安妮不知道周小燕可是知道的,她现在还是保持沉默的好,不然就是两个的出气筒。
李薇同时心里感叹,人有时候实在不能把自己看的太聪明了,相反的有时候笨人的笨办法往往才是最实在的最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