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拜见先生。”
她没再多考虑,当即就向杜如晦行拜师礼。杜如晦不仅是淮南府的清流之首,更是有名的书法大家,拜他为师,不说其他,于她的闺誉也有极大的好处,日后别人提起她,总免不了要说上一句“府尹大人的女儿,拜了书法大家杜学士为师呢,杜学士你也不知道?当年曾教过皇子、皇女们书法呢……”,诸如此类的话。
杜如晦曾经出任过翰林学士,现在虽然已弃官,但旁人提起他时,总还是尊称一声杜学士。
“好,好,好。”杜如晦一连三个好字,然后便向华顼笑道:“贤弟,此事就这样说定了,回头挑个黄道吉日,让贤侄女到我府上正式行拜师礼。”
华顼面上也有了一丝笑容,道:“既要拜师,何不一同行之。”
言下之意,就是要杜宏和华灼同日拜师。
杜如晦闻言,更是大喜,原只以为华顼是指点杜宏一番,未料到竟然也是要收杜宏为弟子,这下子两家的关系更近,自然是再好不过。
他心中虽喜,但嘴上却道:“不妥,不妥,小儿远在江宁郡,待人送了信去,他再赶回来,总要一月有余。”
华顼当然不是真要杜宏和华灼同一日拜师,只是借这句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见杜如晦这样说,自然是借台阶而下,道:“倒是我疏忽了,就依如晦兄的意思。”
一边说,一边从书架上取过一本皇历,翻了翻,笑道:“花朝前两日,便是难得的大吉之日,宜拜师、婚娶、出远门。”
杜如晦屈指一数日子,道:“便是十日之后,筹备拜师礼,绰绰有余。”
于是便这样定下了,华灼在旁边听了,心中只觉着高兴,便又听华顼道:“行了,你也不必在这裏站着,到你母亲那里,陪你杜伯母她们说话去吧。”
她赶紧行了告退礼,退出书房,然后一溜小跑地进了西跨院。
“娘,女儿拜了杜伯父做先生呢。”
扑到方氏面前,华灼急急地报喜,听得方氏心中大乐,但面上却带了几分嗔怒,拍了她一下,斥道:“还不与你杜伯母见礼,真是越发没有规矩了。”
华灼嘻嘻一笑,连忙给杜夫人见礼,被杜夫人一把拉起,搂到怀中,对方氏道:“你呵斥她做什么,她既拜了我家老爷为先生,便算我半个女儿,哪里有那么多的讲究,她若规规矩矩,礼数周到,反倒见了外呢。”
方氏听了,惊呼一声,道:“可不得了,这便抢了我半个女儿去,真是贪心不足的,你已然有个未来的大才女做女儿,还要抢我这个没规没矩又笨又不招人疼的女儿做什么。”
杜夫人噗哧一笑,道:“看看,我才说了一句,便将你心疼成这样,好端端一个女儿,偏说得这样不堪,这样好了,我抢了你半个女儿,还你半个女儿便是,宛儿,上前来,拜见你义母。”
杜宛一愕,这可不是事先说好的,一时间也弄不清母亲是在玩笑,还是真的想让她拜方氏做义母。华灼却不管这么多,只管凑趣地把她往前推。自己拜了杜如晦为师,杜宛如果又成了母亲的义女,那华、杜两家的关系,便从通家之好更进一层,真正是同气连枝,休戚与共,论亲近,未见得比本家和其他嫡支差,自家若是再遭难,不说别的,只凭这层关系,杜如晦就不能、也不敢再袖手旁观,读书人最重气节,更讲究大义,否则他这个清流名士的名声就要臭大街了,全天下的读书人哪个还肯服他。
方氏原就对杜宛颇多喜爱,这时见杜夫人半是玩笑,半是认真,便顺水推舟,笑道:“送上门来的女儿,不收白不收,宛儿,这是义母给你的见面礼。”
说着,便从腕上褪下一副缠丝金镯。
杜宛也是有决断的,见话到此处,便不再是玩笑,于是当即跪下来,向方氏磕了三个响头,接过缠丝金镯,道:“女儿祝义母身体安康,事事如意。”
华灼凑趣凑上瘾了,便也对着杜夫人跪下,认真磕了三个响头,笑道:“我也祝师母身体安康,事事如意。”
杜夫人哈哈一笑,也自身上摘下一块双鱼玉佩,递过来道:“看看,看看,还没正式拜先生呢,就先从师母这裏讹了一件东西去。华夫人,你可养了一个好女儿啊。”
方氏笑得合不拢嘴,口中却道:“怪得谁来,还不是你自己招惹的,我这女儿,厉害的地方,你还没瞧见呢。”
“行了,与咱们两个老的在一处,你们两个小的也不在自在,自去玩吧。”笑闹了一番,方氏许是还有话要对杜夫人说,便把华灼和杜宛都赶了出来。
华灼拉了杜宛的手,一出门便笑道:“你在家中原只有一个弟弟,这回可好了,又多了一个妹妹、一个弟弟让你欺负去。”
杜宛轻啐了她一口,道:“这是什么话来,我何时欺负过你。”顿了一顿,又道:“咱们瞧你弟弟去。”
“他这会儿应该还睡着,咱们悄悄地去,看了就出来,别吵醒了他,哭闹起来,可就让人头疼了。”
华灼这两天忙着刺绣练字,也没什么时间来看弟弟,被杜宛这么一提,她倒真的觉得非常想念华焰那张白白|嫩嫩的小脸蛋,说是悄悄地去,却还是忍不住拖了杜宛的手,一溜小跑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