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方氏对兄长贪财的性子,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一来,她在闺中的时候,哥哥虽然花钱大手大脚,但也还不算过分,二来嫁到华家这么多年,也没有能回娘家看一眼,在方氏心中,总认为父母过世,哥哥当家,晓得了当家的难处,也该学会收敛,不会再那样挥霍了,三来多年不见亲人,心中难免要美化一下娘家人,只肯往好处想,是绝不会往坏处想的。
至于田租一年比一年少的事,方氏心中有数,但想一年也不过那么几百两银子,华家又不缺这点钱用,全当她补贴了娘家,老爷都不说什么,自然是默认了,也就没当一回事。
眼见夫人已经拿定了主意,刘嬷嬷也不好劝阻,只得接过方氏写好的书信,出去交给了二管家华仁,派了两个稳妥可靠的下人,带着信去了青州。
因路远,这封信送到青州的时候,已是五月底,春暮之际。
方家收到了姑奶奶的信,自然是活络了心思,虽然方氏的信里,只是说这么多年未见亲人,怪想念的,请兄长带了侄儿、侄女到淮南府做客,但是信中又特别提了,说女儿与三侄儿年纪相近,正好能玩到一处去,暗里的意思,稍有些心眼的人都能瞧出来。
姚氏当场就动了心思,这日晚上把方孝和叫到房里,道:“小姑嫁了这么多年,年节礼物从未间断过,这可是头一回请咱们去做客,你说去是不去?”
方孝和翘着二郎腿,饮了一口茶润喉,才笑道:“去,怎么不去,虽说荣安堂已经败落了多年,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妹妹嫁到华家这么多年,我这个做兄长的,总要去看看她过得好不好。把孩子们都带上,几个姨娘也去,人越多越好,要让那华家的小子知道,我妹妹也是有娘家人撑腰的。”
姚氏白了他一眼,打秋风就打秋风,说得冠冕堂皇的,还带着姨娘,那些个妖媚的狐狸精,算是哪门子的娘家人。
不过她也没直接反对,只是道:“青州到淮南府,要二、三个月的路程呢,人多了,这一路上的花销可也多了。”
想让她把钱花到那些狐媚子的身上,门儿也没有。
方孝和瞪了她一眼,不满道:“不过才三个姨娘,能多出多少花销,等到了华家,你还怕讨不回来。行了,你那点小心思我懂,这事就这么定了,你把宅子里安排好,等过了七月半,天气凉快些就动身。”
“把人全都带走,你留谁看着这个家?”姚氏气道。
方孝和一笑,道:“把悯柔叫回来先管几个月,反正她在夫家日子过得也不顺心,回娘家来散散心也好。”
悯柔是方家的长女,不是姚氏亲生,而是方孝和身边一个通房丫环所出,可惜那丫环是命薄的,生下悯柔后就得了血崩,死了。方孝和膝下有四个女儿,唯独最喜爱这个长女,只因为悯柔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以父亲为先,就连出嫁以后,也是顺着夫家的东西往娘家带,所以夫家对她很是不喜,悯柔却是不管不顾的,只要得了什么好东西,还是往父亲跟前送,因此方孝和对这个长女也是极为信任,自己一家子去华家打秋风,他也怕家中下人趁着主人不在家,偷拿东西出去卖,把长女叫回来看家,他才走得放心。
姚氏轻哼一声,没再说话。虽然她对这个庶长女看不顺眼,但老爷信任她,还胜过她这个妻子,既然老爷都决定把嫁出去的女儿都叫回来管家,显然是铁了心,她再反对也没用。
就这样,经过一番准备,方家两夫妻外带三个姨娘,还有除了庶长女之外的嫡庶总共六个孩子上路了,一路跋山涉水,直到十月头上,才到了淮南府。
正是金菊飘香、肥蟹甘美的时候。
方氏准备了上好的螃蟹宴,在绘芳园里招待了兄长一家,华府宅子毕竟小了些,方氏也没料到,自家哥哥竟然几乎把一家子人连姨娘带庶子、庶女都带了来,原先准备的客院小了,住不下,华家宅子又腾不出那么大的院子来,只得急忙把绘芳园西北角上的望山阁收拾了,安排他们住下。
秋天的绘芳园很美,菊花是极易生长的花卉,落地就生根,哪里都能长,但若要花开得好,却需要精心照料。假山后面,突然冒出一丛浅黄色的,凉亭边上,数枝深色花在秋风中摇曳,屋前檐后,纯白、淡粉、金黄,或枝叶招展,或滚圆若球,说不出的娇美可爱。
“原是想在重阳的时候赶过来聚一聚,不想这几个不争气的孩子,在路上犯了病,因此耽误了日子。”姚氏一边说,一边招手让几个孩子过来拜见姑母。
至于方孝和,自然是陪着华顼在书房说话,要等到开宴才过来。虽说华顼心底颇看不起这个舅兄,但表面上还不至于失礼,便是看在方氏的面上,总要卖些面子。
“起来,都起来,嫂嫂,孩子们的病可都好了?”方氏一边欣喜地打量几个孩子,一边关心地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