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斋在西街上,那里读书人多些,字画并不是明窗斋的主要营生,笔墨纸砚才是占了大头,九里溪地方小,也难得有好字好画出现,但是每年春、秋两季,来九里溪游玩的人也极多,其中不乏文人士子,泛泛者居多,偶尔却也有十分出色的书画,小姐若想要挑几幅好的字画作礼,可得好好掌眼才行。”
十三娘的性子很稳,说话十分注意分寸,而且并不主动开口,除非华灼主动询问她,但一旦开口,却是半点废话也没有,她虽在朝颜堂做伙计,但是显然对明窗斋的事情也十分熟悉,是个有心之人。
七巧听了,噗哧一笑,这个十三娘倒是有点意思,她提醒小姐明窗斋里字画虽有,但精品极少也就罢了,偏隐隐还暗指掌柜眼力有限,分不出好画赖画,也不知是存的什么心,这是在告明窗斋掌柜的状呢,还是别有意图?
华灼自是也听了出来,却不动声色,只是状似闲聊道:“十三娘,你在朝颜堂多久了?”
十三娘怔了一下,半躬着腰,答道:“已有五年。我原是李家妇,居于郡城郊外,嫁不满三朝,丈夫病亡,婆家嫌我克夫,将我赶回娘家,兄嫂也嫌弃我坏了名声,不肯收留,要将我远卖,爹娘怜我不幸,连夜送我逃出,我无处可去,想起早年家贫时,几个姐姐被卖到富人家为婢,一路寻来,最后寻到九姐,这才有了安身之地,也是忠管事怜悯,肯让我在朝颜堂做事养活自己。”
短短一番话,把她的来历交待得清清楚楚,最着重的一点是,她没有卖身,不是华家的奴婢,与朝颜堂只是雇傭关系,所以她说的是“忠管事怜悯”、“在朝颜堂做事养活自己”,而不是“忠管事收留”、“从此不再为衣食忧愁”。话虽是这样说,但她对华灼的态度,可比月香恭敬多了,仿佛她才是华灼的贴身丫环一般。
华灼听她言谈,再观她举止,不似普通的妇人,便又问道:“我瞧你似是读过书的?”
十三娘的身上有股淡淡的书卷气,与九娘的精明能干迥然不同,听她方才话里的意思,九娘是自小卖到荣安堂的,而十三娘却是在爹娘身边长大成人,这姐妹俩境遇不同,最后却到了一块儿,不得不说世事不能尽如人意啊。
“父亲是个读书人,我幼时,几个姐姐都不在了,兄长们又大了,不能贴心,唯我承欢膝下,父亲独宠于我,因此也教我认了些字,读过两本书,不打什么用,也就是能看看帐本罢了。”
华灼点点头,十三娘话里有些毛遂自荐的意思在裏面,只是却不知道她的目的何在,荣安堂子嗣不旺,没有人手去管理产业,又极少有旁支辅助,所以名下铺子的掌柜,只能是签了卖身契的家奴,十三娘不放弃自由身的话,就永远不可能在荣安堂里有什么发展,她在朝颜堂做了五年的事,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她先前已经隐隐强调了自己的自由身,明显是不肯卖身的,就算再有本事,也是白费。
想想刚才十三娘有意无意告了明窗斋掌柜一状,华灼若有所悟,试探问道:“你是否懂得字画之道?”
十三娘脚步一缓,随即又恢复正常,答道:“未嫁时,偶也有涂鸦之笔,难登大雅之堂,只是闲时自娱而已。”
这话谦虚得近于虚伪,华灼忽地明白过来,原来十三娘毛遂自荐的根源在这裏,于是一笑,道:“那么一会儿,便请你替我掌掌眼。”
十三娘兴许是极爱字画,方才说了那么多,并不是在告明窗斋掌柜的状,而是希望一饱眼福,把明窗斋里收藏的书画鉴赏一番。
“若是小姐信赖十三娘,那我恭敬不如从命。”十三娘恭顺的,终于有了一丝兴奋之色。
七巧心裏奇怪,附在华灼耳边低声道:“小姐,我瞧她心眼儿颇深,一点小事,绕了这么大个弯子,你还让她掌眼?”
说真的,七巧是不信十三娘对字画之道能有多少精通的,不过是个穷酸的女儿而已,读了点书,会画两笔,就敢说掌眼,真是开玩笑了,而且还是典型的班门弄斧。小姐拜杜学士为师,虽是学书法,但是杜学士于丹青一道也十分精通,小姐没少受熏陶,不敢说会画,鉴赏之力却是堪称一等,就连她这个丫环,日日随侍在侧,那眼力好歹也练出七、八分,可她也没敢说掌眼呢。
华灼一笑,同样低声道:“试试她的本事。”
荣安堂腾飞有望,眼下最需的就是人手,十三娘若真有这个本事,哪怕不肯卖身,给她一个机会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