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1 / 2)

“鉴于左黎近日安全状况恶化,请各位这段时间暂时不要离开营地范围。在营地几公里外就有几个危险区域有很多当地武装队伍,如果不加以警戒会非常危险。”刚走下防弹汽车,队长郑志斌就神色严肃的面向大家说道。

“没问题!”记者们全都点点头大声应承下来,为了能来参观采访华国的维和营地,他们可是费了不少力气颇费周折才得到许可的。

这是一支由9个国家的战地记者组成的14人的记者队伍。他们将走进华国维和防暴官兵中间,跟他们一起共同生活十天。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华国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一些战乱频发的地区,华国也组建了维和部队,派出的军事部队主要任务是制止冲突,恢复和平及人道主义援助。

这里是华国驻左黎维和部队的营地,位于荒漠中一处空旷的大仓库,是由两处货仓改造而成的。其中一部分供官兵居住和活动,一部分供停放装甲车和货车等装备。

维和营地外设有s形路障、品字形铁丝网,迷彩帐篷与为数不多的树木在一片荒漠中形成了一小片绿洲。

营地周围有4个哨位随时对外界情况保持警惕。

走进维和部队营地,可以看到一顶顶整齐的大型黄色帐篷,这些帐篷高度接近4米,宽度在10米左右,非常高大。还有众多集装箱板房和车辆等停在营地总,整体看上去布置得整齐干净。

营地中央的空地上高挂着华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这个看似简陋的维和营地保护着大约5000名左黎难民。

“这边就是官兵宿舍。”郑队长一板一眼的高声介绍道。“营地的卫生间和淋浴间都在室外。”

只是几个用塑料板压成的立式小屋,不过在荒漠中这样的条件已经算是很好了。

走进大型帐篷里,维和官兵每人一张罩着半圆蚊帐的短腿行军床,以l型整齐排列。每人床头放有一部小型摇头电扇、一小桶矿泉水。

记者们动作一致的拿起相机不停的按下快门,“营地里一直都这么整齐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一位y国记者惊叹道。

“现在的情势不容乐观,我们都把枪放在身边和衣而睡,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在参观完一圈后,郑队长将他们带到食堂——另一个大型帐篷中安排他们用餐。

桌上有八菜一汤都是用大盘子装着着,每人座位前还有单独的饭菜和面包,非常丰盛。

“你们远道而来应该也累了,先吃顿饭休息一会儿。之后这些天小周会陪着你们,有什么问题你们随时问他就可以了,请慢用。”

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官兵走过来,向他们行了个军礼。“你们好,欢迎你们的到来。我叫周云,你们叫我小周就行。”

周云是营地里年龄最小的维和战士只有20岁,他的英文很好,和记者们可以顺畅沟通。周云给他们简单介绍了一些维和营地的情况,没一会儿就熟悉起来。

用餐过半,华国官兵们也集体进入食堂用餐,不时有人热情的对他们打招呼。

“周,为什么他们和我们吃的不一样?”f国记者拉塞尔面带好奇的问道。

他发现虽然他们桌上的饭菜很丰盛,不过官兵们吃的都是三菜一汤,且多半来自野战食品,就连米饭和凉拌菜也是用锡铂纸、马口铁包装的各种软硬罐头。新鲜蔬菜少,少有的炒菜中仅有土豆、西红柿及用白菜加鸡蛋做的汤。

周云腼腆的笑了一下,露出两颗可爱的虎牙。“今天是为了欢迎你们所以准备的很丰盛,这边环境艰苦,很难弄到新鲜的蔬菜的。”

记者们理解的点点头,不时拿起相机拍摄官兵们吃饭的照片。

之后他们被周云带到安排的宿舍里休息,他们的行李之前已经被官兵送来了。

“这里可真干净,不过实在太热了,你们要去冲个澡吗?”拉塞尔整理完行李向一边的y国记者说道。

“不了,太累了,我要先睡一觉。”威廉躺在硬梆梆的行军床上边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边回答。

其他人也都累了,拉塞尔只能作罢,只是躺在床上燥热无比,小风扇吹出来的风都带着热气,外面还一直传来轰隆声,他翻来覆去也实在是很难入睡。

拉塞尔忍无可忍的出门,周云正在帐篷门口站岗。

“周,这实在太吵了,这是什么声音?”

“拉塞尔,不好意思,这是营地照明使用自己的发电机,响声很大吧?但都是为了夜间的照明和安全。我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要是没有了这种声音,说不定还会失眠呢!”周云已经适应了这种艰苦的环境,幽默地对拉塞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