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吃饭时间。
像陆秋原这样的暴发户,自然不会在车厢里简单对付对付了事,他提出要去餐车安稳地吃饭。
本来出门还要坐卧铺这样的行为就已经让随行的三队会计王大有十分不满了,咱农村人出门没那么娇贵,出门有个坐的地方就不错了,凭啥多花了一倍的票价钱乘坐这样有床铺的车厢?过惯了简朴日子的王大有认为:这次出门花得可都是乡亲们募集出来的辛苦钱,实在不能浪费,更不该花那些本就不该花的大头钱。
别说是去餐厅里吃那比家里饭馆贵了两倍多的饭菜,就是吃火车里推着小车卖的三块五块的便当盒饭他也舍不得吃。在他看来,乡亲们从家里给带出来的煮鸡蛋,就是吃到地方也吃不完,没必要在额外浪费那一点半点。
听到陆秋原要去餐车吃饭,王大有毫不客气地说道:“餐车吃饭太浪费了吧,乡亲们给带的煮鸡蛋还没吃完呢,我们出门也不能浪费公家的钱吧?你们爱去餐车吃饭你们就去,不要管我,我就在这裏有煮鸡蛋吃!”
说完还昂了昂头,甚至有点儿挑衅的姿态。
陆秋原倒是很欣赏王大有这一点,通过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原则,可以信赖的人。
不过一边的胡小军一句话把王大有给噎了回去:“今天我们三友厂请客,你爱吃不吃。你们静水泉的人要是特别喜欢吃煮鸡蛋咱也不拦着,不过噎坏了也是你们静水泉的事情,别说我们三友厂的工友虐待你们!”
静水泉,是陆秋原给三队的村民们所办厂子取的名字。
陆通是个实诚人,言语不多。他看着胡小军和王大有两个嚷嚷起来,只是一旁赔笑,一言不发。
看到陆通的样子陆秋原忍不住想起了后世逛论坛时遇到的那些大侠们:“我只看着,我不说话!”或者:俺就是个“打酱油的,路过!”
但毕竟陆通也是属于静水泉的人,不好意思让王大有一个人勤俭节约在车厢里吃鸡蛋,而他跟人家三友厂工友去大吃大喝,这说不过去。于是他也只好留下,陪着王大有。
真正一言不发的是锤子,陆秋原咋说他就咋办。何况锤子本身也是高收入群体,餐车吃饭,对他来讲也不算什么了。当然,在车上吃盒饭他也没有意见,反正不论咋整,也不用他花钱。
这样五个人形成了三种意见有点参差不齐。最后还是陆秋原大手一挥,对王大有他们两个说道:“这样吧,咱们总得留下人看东西,你们两个要是不愿意去吃,我们可以给你们带回来点饭菜来。”
说完,领着愿意去的胡小军和锤子两个想餐车走去。
火车的餐车在列车的中部,陆秋原领三人要穿过几节车厢才能到达。当路过的最后一节车厢,卧车厢时,胡小军大感好奇。
“小原,这节车厢怎么都有门关着?”
“这是软卧车厢,裏面是封闭的四人间!”
“我们为啥不买这样的票?”这货明显处于享受型,和王大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购买软卧车厢的票需要有一定资格才行!”这个年代铁路的规定很奇怪,买软卧票还要资格证明,有钱都不知道赚。
“有什么资格的人,才能做这样的车厢?”
“比如大学教授了,副处级以上的领导了,高级军官了……”
“那看来光有钱还是不行呀?不够牛皮!~”胡小军恨恨地达到。
“对滴!~小伙子有进步!孺子可教,孺子可教!”胡小军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在华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很多时候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
这时,一名列车员领着一男一女两个旅客从车厢的另外一端走了过来。在走到三号包厢时,拿出钥匙代开了包厢门,请那二人进去。显然包厢里并没有其他客人,二人是包厢里唯一的两个有资格的乘客。
牛皮呀!
刚说这就看到了有资格坐软包的旅客。
胡小军和陆秋原的眼睛都收不住自己的目光了,有意无意地向包厢里扫描。
胡小军两眼满是好奇,他就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住进这么高档的包厢,享受这种火车上最优等的待遇,羡慕着呢。
怎么着,这两个人是大学教授么?还是副处级以上的领导?或者是高级军官?……哎!~不像呀?!
这两个人果然是……不怎么像!
说他们是大学教授,或者政府官员,亦或军界高级军官实在是有点说不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女的还好些,年龄显得略大,如果说她满足前面说的那几条乘坐软卧的资格条件那还存在一定可能,可那个和她一同进去的那个男的,就差得太远了。
虽然这个看起来一脸阴鸷的男人,行为动作表现得很成熟,但怎么也掩饰不住他面孔的年轻。他是明显要比一同进去的那个女人要小上许多的人,这要说他够资格,恐怕没人会信。
但陆秋原知道,即便这两个人不够资格买到软卧车票,他们家里可是定有人够资格购买上软卧车票的。
因为这两个人陆秋原都认识,甚至是认识得不能再认识了。这也是陆秋原盯着这两个人看个不停的原因。
虽然他们都很年轻,但这不耽误陆秋原认出他们来,因为这女人就是他曾经的岳母方华,那个曾指着他鼻子骂他装逼贩子的人。
陆秋原没想到的是,这女人在年轻的时候,竟然也如此漂亮。三十多岁的方华,留着一头大|波浪型的披肩长发,穿着小碎花的大翻领衬衫,散发着过人的魅力。如果不了解内情,单从外观来看,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