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山乡巨变(1 / 2)

重生之暗手 勇冠山君 1334 字 6个月前

陆秋原走出玄鸿子居住的小院,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三天的枯燥实验,让陆秋原认识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如今总算离开了道士和那条狗。

回到华苏不去看爷爷奶奶,而是陪着这个假道士和一条狗,让陆秋原郁闷不已。让陆秋原更加郁闷的是,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日里,怕是还要和老道生活在一起。陆秋原已经琢磨着应该在省城给老道买房子了,否则总是会来见老道也不方便。

自己的修炼境界有待提高,老道的炼丹水平同样有待提高,而且很多东西是需要互相印证的。

这么做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爷爷奶奶,以及一众亲人朋友,为了让他们能长生,或者是更长久地活下去。想到这些人能够和他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些无奈的事情,陆秋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在这裏一忙活了三天,还是取得了一定进展。陆秋原成功地在豆豆身上感受到了一丝灵力,当然,是那种稍纵即逝的灵力。而那些同事吸纳进去的金属能量,由于含量甚微,还没有对豆豆造成明显的伤害。只是,豆豆不懂得控制灵力运行,这丝能量无法在豆豆体内驻留。而陆秋原就是想帮忙也不行,狗的经络和人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现在实验告一段落,终于可以回静水,他陆秋原从小生长生活的地方了……但愿,自己能给他们带去长生与健康。

想到这裏陆秋原精神一震,感觉大好。

由于三友公司需要老总处理的事情多得不得了,曹媛媛自然没能陪着陆秋原在老道这裏常呆。而陆秋原从老道处离开,也没有在叫曹媛媛,自己开着她留下的皇冠,在这条宽广的马路上向静水驶去。

从华苏县城到静水乡的路途本就不远,现在随着静水乡的发展,道路更是修得宽敞整洁。车行十分钟左右,即来到了久违的家乡。

真的很久没有回来了,静水乡的变化已经超出了陆秋原的认知。之前,在陆秋原的认识里,静水乡是个纯粹的北国乡村,虽然处于县城近郊,但乡村的风格面貌几十年没有变化过。

可如今陆秋原看到的已经和前世大有不同,静水乡已经被华苏县定义为经济开发区,基础建设,城镇风貌已经差不多可以用改天换地来形容。

高楼和绿地同样的多,这即便在北方发达城市也不常见,但在静水却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一不小心感觉这是来到了欧洲田园一般。能如此注重环保,做出这种超越当代的规划设计,足见管理者的超前理念。

这两年不仅静水乡原有的三友铸造厂红火了起来,已经发展成三友集团公司;静水泉饮品厂也已经发展成国内着名的饮料公司,他们的矿泉水已经卖遍了全华夏。在这样两家超大规模企业的拉动下,静水想不发展都难。

另外一个层面,在两家国内着名大企业的带领下,静水乡同时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不少民营企业,就是原有的几个乡办企业,也逐步发展了起来。

有关部门相关数据统计,五年来在静水开发区入驻的资产过千万的企业已经超过了两百三十家,规模较小的村办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更是星罗棋布。当前已经成长为集电子制造,轻工业制造,食品等多行业的大型经济开发区。

在九十年代,这样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咱没吃过肥猪肉,还没看过肥猪走么?——这是静水乡其他几个企业最初发展的硬道理。

你三友厂怎么搞,咱跟着学还不成么。怎么?三友厂的模式学不了,那么你可以向静水泉饮品厂学呀,那也是一等一的大企业,还是集体企业,公家的。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有人做出个样子来,你永远不要担心华夏人模仿的本领。

企业多了,静水富了,彻底地富裕了。现在已经很难再静水乡的街面上看到一个闲人了,大家忙忙碌碌的都有事情做,比城里人还忙。

严格意义上说,如今的静水乡,已经不能算作农村了。静水乡的名字也变革成了静水开发区,静水乡的乡党委书记陆正河,凭借其过人的政绩,已经被提拔成了华苏县静水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响当当的副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