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我们要在这裏接点东西,接完就走。”
“有什么用得着哥的地方就吱声。”
“这回没有什么东西,就是一个不算太大的东西,不过我有个别的活儿需要人干,不知道你能干不?”
詹红贵一拍胸膛:“说吧,什么话儿,只要哥能干的就没问题。”
“我们要在抚远这裏开一个接货点,最大的可能性要选在抚远港口,主要就是交易从对岸过来的钢材,除了过年和封江期间,其余都是风雨不误的。我这裏需要一个统计员,人要在抚远港上待着离你家能远点,一年的工资不算多两千四百元,你看你能干吗?”
万峰准备把思吉屯的钢材分流一部分到抚远这裏,每天分流三百吨过来,现在共青城那边每天过来的钢材已经有五百吨了,思吉屯那边这些每天过来的钢材再加上在嘞嘎哈货站积压下的钢材,他们的装卸压力非常的大。
按照现在他们一天六百吨的装卸量,如果不分流,除了共青城这边每天过来的五百吨,他们能处理嘞嘎哈货站积压的钢材每天也就一百吨,两万吨钢材足够他们忙活到明年冬天。
这样在这裏分流出三百吨,他们每天就有能力处理三四百吨的积压钢材,有两个月就能处理干净。
抚远这边见站点了,把每天产生的新钢材大部分分流到抚远来,待思吉屯那边把积压的的货处理干净了,再分流一部分回去。
毕竟他要保证让自己的人先赚钱。
原本万峰也想让詹红贵效仿李广银那样组织个装卸队,但觉得詹红贵对抚远那里并不熟悉,当地的关系他有可能理不顺麻烦多。
自己又不能在这裏帮他解决,最后就让他干个轻快点的没什么麻烦的活儿。
就是把每天苏联那边过来的钢材数量统计出来,一个月向自己汇报一次就可以了。
一年两千四百元的工资在当时已经是高薪了,纯粹的坐着挣钱。
唯一的缺点就是一个月大概回不了几次家。
“干!反正明年我家就到成山乡去了,那里离港口还能近点。你嫂子在家开店,我出门再挣点够过日子就行了。”
詹红贵想得很开,他这样的残疾人,日子能过下去就不错了。
“成山乡民政给你的事情解决了没有?”
“解决了,一年能给个几十块钱。”
“那几个钱都是小钱,关键有了残疾证,你开店可以不用交税,国税地税的钱也不是小数目。”
如果詹红贵把商店开起来,就那个地点一年不挣不挣挣个五七六千的不是事儿,詹红贵再赚两千,一年近一万的收入在八八年足足的小康了,就算八八年物价飞涨……
“对了,还有个事儿,明年春天你的房子盖好商店开起来,记住我的话把家里所有的钱都进货,越多越好,若是没钱借给你两万。”
“一开始开店压那么多货能都卖出去吗?”
“我有消息,明年下半年物价有极大的可能要大涨,你有胆子压货就一定能压着,有多少钱开店的时候你就压多少钱。”
“我记住了。”
八八年春天你压一万块钱的货,到了秋冬季就能给你产出最低三倍的利润。
詹红贵会不会听敢不敢做那就是他个人的事情,反正万峰是剧透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