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7章 丰田的困惑(2 / 2)

如果广汽将来一旦违约,将赔偿南湾集团高达几十亿米元的损失。

这是一个有点蛮不讲理但也合情合理的条约。

南湾集团和广汽的合作不但承担了广汽三分之二的外债,还提供了整车技术和生产线,提出这么个条件也不算太过分。

广汽并不太清楚南湾集团为什么会有这么个条约,只以为这是一条防范的条约,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一条专门为了封堵丰田在南方落后的条约。

丰田进入华国市场可谓是一波三折。

丰田对进入华国也不是没有想法,它既然能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在华国打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就说明它对华国的市场还是有想法的。

但在德国车企在华国开疆扩土的时候,丰田正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北美,在努力的开拓米国市场,华国市场此时并不是丰田的重点。

再加上它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封闭管理思想和不够地道的营销方式同时,华国虽然也有企业想和它合作,也进行了几次合作谈判,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比如丰田与北晶汽车工业公司展开了谈判,希望以CKD方式生产科罗纳,因为外汇的问题无疾而终。

随后丰田则拒绝了华国政府在尚海和丰田建立轿车生产基地的计划,原因是丰田不愿意妥协于国产化。

丰田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华国还有一个合资项目,就是在申阳和金杯汽车公司技术合作,通过技术贸易方式引进“海狮”轻型客车散件进行组装。

随着海狮的热销和与金杯汽车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丰田提出希望与其进行合资合作,不想半路杀出个杨勇。

杨勇控股的花晨汽车通过一系列金融操作掌握了金杯客车制造公司40%的股权,而母公司金杯则占有60%。随后申阳政府为了支持其成为国内第一家赴国际市场上市的企业,允许华晨汽车进一步增持控股达到51%的比例。

这样丰田的合资想法胎死腹中。

几番折腾都折戟之后,丰田才在川蜀省找到了一家旅行车公司生产,但是存在的时间也不是很长。

当时丰田的主要使命是拓展米国市场,实在无暇顾及到华国。并且出于日本人谨慎的性格和当时华国变化莫测的政治环境,丰田最后还是选择了等一等的态度。

这一等就等了十几年。

等丰田稳定了米国市场,准备集中精力想真正进入华国的时候,才蓦然发现,已经没啥机会留给它了。

1995年年底,华国发布了汽车产业政策,不再批准新的轿车、轻型车整车项目的规定,这让丰田一筹莫展。

最后没有选择的丰田只能选择和天晶汽车合作。

华国当时全力支持三大四小两微的战略,也就是常汽、二汽尚汽的三大,加上北晶吉普、天晶夏利和广州标志、北辽南湾这四小,以及军工系统的长安和贵州云雀这两微。

并且规定这些车企只能与两家国际车企进行合资。

丰田一看,这些企业除了天晶夏利和已经改名叫广湾汽车的原广州标志和北辽南湾外,其余的企业都是有两家合作企业,留给它的选择根本就没有了。

它之所以选择和天晶夏利合作而当时没联系广湾和南湾,是因为天晶夏利原来的日本合资企业大发已经被它收购了,它和天晶夏利的合作也就成为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