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古典廊柱和哥特屋顶让中国的建筑师很容易想到传统宫殿式的大屋顶,所以就出现了北京友谊宾馆、四部一会办公楼等大屋顶项目;这种建筑具有强烈的纪念意义,能够表达新政权建立后的民族自豪感和正统感,但施工难度大、耗费资金高,因此饱受质疑。仿苏式主要来源于一五期间苏联设计师的设计或者合作设计,北京展览馆、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就是这种建筑的代表,其后的首都十大建筑也有不少受了这种风格的影响。少数民族式是指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屋顶或者其他部件,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改造利用,形成建筑构图中心或者核心元素,在XJ有***风的圆顶、尖拱,在内蒙有蒙古包式样的圆顶,XJ人民剧院、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由于宫殿式建筑饱受质疑,所以就有设计师将目光投向了本地的民间区域性建筑,在不同地域的民居形式之中寻找灵感,例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四合院的中轴对称布局、西南民居的干栏式结构等等。南江大学的大会堂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法,台阶、基座、墙身采取西洋古典建筑的手法,屋顶则吸取了海东民居的精髓加以扩大,屋脊起翘、檐口重重、檐角高扬,具有丰富而又轻快的轮廓,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所以林楼选择这栋建筑来作为自己练习的对象。建筑手绘最重要是找好角度,选好透视点,一般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此外还有圆形透视、散点透视、空气透视用于表现一些特殊场景。一点透视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常常用于表现街景,中间是街道,两边是建筑,路的尽头是远山,主轮廓线延伸聚合的点叫灭点,一点透视有一个灭点。两点透视一般以建筑的棱角为中心,能够看到建筑的两个立面,在两个立面的延伸处各有一个灭点,能给人一种更真实的立体感,是建筑手绘中最常用的选择。三点透视则主要用来画仰视图或者俯视图,用于太过高大的建筑,或者坡地、斜屋顶等不与水平面垂直的建筑。一般来说,林楼现在应该用两点透视的方法表现才是,不过他选择了站在正面观察,采用一点透视的方法,选好位置后拿出纸笔开始观察这座大礼堂,然后开始在纸上勾勒线条。线条并不是一拉而就的,林楼先在纸上点了几个点,将大礼堂主轮廓的核心点定了下来,然后将这些点连在一起,这叫定点连线,这样画图不容易出现错线,不至于你线条都拉出来了,结果发现两个线条的交汇点出现偏差。右手微微抖动,线条便把点连接起来,细看的话,这些线条并不是直线,而是有点像震颤的波纹,这种手法被称为“抖线”,也叫慢线,建筑设计师在表现设计草图时,通常采用这种画法。这是一种带有思考性的线条画法,容易掌握,能控制线的方向,运笔时有时间思考线的走向和停留的位置;与之相应的就是快线了,顾名思义,快线就是一笔而就,刷拉一声直线就拉出来了,但这种方法来不及思考,容易出错,而且表现力也不如慢线。勾勒出建筑的大致轮廓之后,林楼继续开始勾勒细节,这次他用的依旧是慢线,先从大礼堂最醒目的屋顶开始。慢线在绘制曲线的时候优势就更明显了,这些线条不是一笔到尾的连接,而是一段段小线段的组合,在中间要是出现偏差,下一条小线段再救回来就行了,所以不一会儿功夫,大礼堂屋顶带有弧形的轮廓便跃然纸上。数重屋顶绘制结束,右手继续抖动,唰啦唰啦画出垂直向下的线条,这是大礼堂的主体部分,用直线和横线的组合来勾勒墙体、窗户、门廊、立柱等等。林楼身材高挑,气质儒雅,在大礼堂门口一站,顿时给人一种卓而不群的味道,再加上他手里的画板、画笔,许多人都以为他是画家,而在八十年代,画家、诗人、歌手这样的文艺青年向来是备受大学女生追捧的对象。就算是长成高晓松那样,只要会写几首歌,就能厚着脸皮待在大学学校里,被大学女生供养起来,更何况林楼这样堪称英俊的。于是不知不觉,林楼身后就站了不少人,其中女大学生的比例似乎更高一些,他们看着大礼堂在林楼笔下渐渐成型,时不时和同学耳语两句,猜测着林楼的身份。“应该是咱们学校美术系的学生吧?看他的架势挺专业的!”“美院学生画素描不都是用铅笔么?他手上拿的那是什么笔?”林楼现在用的是RB进口的自动铅笔,这玩意儿如今可不多见。“不知道,可能是专业的美术用笔吧?你觉得他画的怎么样啊?”“我哪懂这些啊,不过感觉挺不错的,起码比我在美术系看到的那些作品好!”“嗯,我也觉得,要是咱们学校出了这么一位,我肯定知道,他应该是其它地方来的青年画家吧?”苑小静长得漂亮、为人大方、又在学生会任职,所以南江大学稍微有点特色的学生,她大多都认识,她在心里暗道,学校要是有这么出色的同学,她不可能不知道,所以那就肯定是外校的。勾勒完整体轮廓后,林楼停下笔稍事休息,苑小静便大着胆子上前搭话,“请问,你是外校来的青年画家么?那个学校的?海东美院?”海东美院同样位于南江市,是全国八大美院之一,在苑小静看来,或许只有这么专业的美术学校,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画家吧!林楼还没有回应,旁边却有人发出嗤笑,“就这样还敢叫画家?也就能骗下你们这些外行人了!”回头一看,却是一个同样带着画板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