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设计图(1 / 1)

“这四合院啊,进了街门直接就是院子,两边对称,房屋都是单层,由倒座房、正房、厢房围成院落,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个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故称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这位大爷当年应该读过书,说话就能感觉到文气。“哎呀,可惜了,现在咱这院子里的花园已经没了。”大爷看着院子中间的自建房叹了口气。然后很快就被其他邻居怼了回去,“谁还不知道种些花草果木好啊,可咱得首先有地方住不是?别的不说,要还留着这些,您家吃饭都没地儿做去!”大爷倒也没生气,转身带着他们去看大门,“这四合院的大门也是有讲究的,早年间根据主人身份的不同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后来圆明园修起来了,好多人都照着圆明园的样子修了中西合璧的门楼,称之为‘圆明园门’。”“王府大门只有王爷才能用,广亮大门得当大官的才能用,金柱大门是小一些的官用的,蛮子门和如意门是普通人家用的,墙垣式门又叫小门楼,直接在墙上用砖砌筑一个入口门洞。”“咱们这院子的大门是蛮子门,门更为靠前,设于檐柱位置,相传是由于当时南方的商人多居住于此而得名,老北京人爱把南边的人叫南蛮子么,当然,这可不是啥好习惯,你们千万别学!”“门楼的屋顶用仰合瓦铺的,清水脊的造型,两边内两块向上的瓦,称为蝎子尾,鸱尾,朝天笏,在蝎子尾下面有花砖,房檐位于墀头的位置通常装有博风起到保护墀头墙的作用,博风也可以有砖雕……”老大爷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苏仲明等人不停地做着笔记,这可比中国建筑史书上写得详细多了,林楼则飞快地勾勒出仰合瓦、清水脊、蝎子尾等部件的草图来,这些他都知道,但亲眼看到实物就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一直到炸酱面做好了,他们才依依不舍的回去,炸好了酱,配上黄瓜丝等蔬菜,吃起来是鲜咸可口,几个大小伙子每人都哧溜哧溜吃了两大碗。吃过饭就该走了,再待下去晚饭都得在这儿吃,眼下大家伙儿都不太宽裕,粮食蔬菜都得凭票购买,叨扰人家一顿就够了,再吃就不好意思了,于是林楼等谢绝了文轩思父母的一再挽留,下午就逛别的地方去了。晚上回到宿舍,林楼开始总结今天的收获,大杂院最大的问题是建筑面积不够,或许他们刚搬进来的时候还够住,可是时间的流逝,结婚生子,院子里的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的房子已经住不下了,就只能自己搭建。这样以来就破坏了四合院的完整性,让居住舒适性极大降低,所以要进行改造,首要就是解决居住面积的问题,这样的话,单层建筑肯定是不行了,得改成两层或者三层的建筑。再高也不合适,四合院的围合式院落布局,盖的太高周围的楼栋会挡住光线,让院子中间还有底层的居室无法享受到充足的日照;而且这些胡同里的大杂院布局密密麻麻,盖高了日照的影响更为严重,会减少室内受光面积和时间,也会导致空气不流通。这样的院子住起来毫无舒适感可研,阴冷逼仄,空气混浊,谁家要是炒个菜,满院子都能闻到,林楼套用几个日照计算公式测算了一番,觉得最高也只能盖三层,再高就没办法满足基本的日照需求了。而且在屋顶的设计上还要错落有致,为周围的院子留出日照的空隙来,不能弄成统一的样式,所以只能部分三层、部分二层。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将那部分二层建成露台样式,给人们留下一个休闲活动或者晾晒衣物的空间。在细节上则要保持四合院的原有特色,灰瓦白墙、大屋顶、十字地面、基座处理和细部处理等手法取得和老北京四合院和谐、统一的风格。总体风格就这么定了下来,然后林楼就开始忙活,每天研究文轩思他们家那栋大杂院的布局、细节,然后去图书馆翻阅各种关于古建筑的资料,尤其是梁思成的《营造法式注释》、《清式营造则例》等著作成了研究的重点。这些著作里同样有林徽因的心血,林徽因可不只是会写“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已,实际上她在建筑学上的贡献比她在文学领域的贡献可是大多了;尤其是在古建筑领域,林徽因同梁思成一道,辗转全国各地,考察收集关于古建筑的资料。1987年,清华大学申报的《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梁思成和林徽因位于“主要研究者“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其余还有莫宗江、徐伯安、楼庆西、郭黛娅等)。这可是国家最高科技奖项的认可,比起某位花钱树人设的明星来,那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只是后世人们似乎更热衷于林徽因的八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时间就这样过去,很快就到了林桥出国的时候了,这时候CAD的编写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到了美国之后就能拿出去给人试用了,临行前,林楼再次叮嘱了林桥一番,要他保护好版权,林桥一一记下。送走林桥之后,林楼就正式开始了设计工作,花费了几天时间,拿出了第一版的概念草图,然后在手绘课上交给了胡忠平。“我看看,这回又画了什么?”胡忠平接过之后马上打开。“咱们走廊的展示栏又要多一幅图了,现在都快被林楼的图占满了吧?哎,我啥时候也能挂一幅上去啊!”讲台下面,响起了一阵儿叹息声。“嗯?你这不是临摹图,而是设计图吧?”胡忠平惊讶道,这才大一刚开学,你就打算自己设计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