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1 / 1)

此刻的小谭谭真想仰天大呼一声:“缘分那!”讲真,现在已经落入他口袋中的缅玉太公当镍矿,完全是个副产品。他当初明明是看在老谢的面子上,为了帮谢力部摆脱对鸦片的依赖,另外再诱骗死瘸子帮忙搞点军火才想到要找抹谷铀矿的,结果找铀矿的结果差强人意,却在阴差阳错之下,种豆得瓜地找到了太公当镍矿,还是一座储量非常丰厚的高品质镍矿。原本呢,这座镍矿在他的眼中,也不过是个帮谢力部发展壮大、并能对缅玉政局的重新洗牌发挥一定作用的手段,可谁知道,转一圈回来才发现,原来,这座镍矿对华夏的作用竟然也如此巨大。至少在目前,华夏尚未具备对全世界矿产资源开启“买买买”模式的现实情况下,控制住这座镍矿,对华夏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头上那个所谓“联合国特别调停大使”的头衔,来的也绝不简单呢。“小谭总?小谭总?”蔡启功的呼唤将谭振华的思绪拉回了现实,他抱歉地笑了笑道:“哦,对不起,我刚才想到了些事情,一时走神了,抱歉抱歉,蔡院长,您继续。”蔡启功道:“小谭总你第一个问题我回答完了啊,该你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哦,这样啊,那么蔡院长,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您,不必再纠结镍含量这事了,该用多少就用多少,因为镍很快就将不成为问题了,嗯,现在我继续我的第二个问题:如果不考虑资金投入的影响因素,那么我需要的钢材,你们钢铁研究院,多长时间能拿出相应的成果?”谭振华的话没头没尾,不过蔡启功虽然心中疑惑,却也知道眼前的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小伙子身上藏着很多的秘密,他能这么说,必然有他的理由,再说矿产资源的事也不是他的本职工作范畴,只是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之一罢了,便也没再深究,而是在认真地思考了一番之后答道:“小谭总,你的这个前提条件还是太笼统了,我很难回答你的问题。”朱英福出来解围道:“小谭总他对材料和造船都不算太在行,这样好了,蔡院长,技术要求我来提,然后你再来考虑时间和投入问题。”“嗯,那小朱你先说接个基本要求我听听。”“昨天和小谭总聊完之后,我回去大概算了算,得到了一些不算太准确的数据,”谈到了专业问题,朱英福的脸上顿时严肃起来:“详细的数据我回头再提供给你,在这儿我就简单说一下,这最上层甲板用钢,屈服强度最好能达到550兆帕以上,而且要拒磁,高韧性和断裂韧性,抗腐蚀,至少保证零下30度基本属性不发生变化,考虑到实际用途,这种钢的耐烧蚀性能也必须要好,另外,焊接性能不能太差。”蔡启功认真听完,又低头想了想才道:“杨老、小朱还有小谭总,说实话,以小朱提出的要求,这钟钢材的性能已经基本达到至少也是接近了西方主要军用舰船用钢的标准,比我们现在刚弄出来的907A性能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我不是推诿责任啊,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短时间内要搞出来是挺困难的,当然一旦搞出来了,也就意味着你们这些造船的,能获得一种极为优质的舰用钢材。”谭振华有些失望,就他的认知,钢铁研究院,那可是华夏最顶尖也最权威的钢材研究单位了,而蔡启功既然能在50出头的年纪就从那个人尖子汇聚的地方脱颖而出当选了科学院院士,那显然是有一身真本事的,他都能说出“挺困难”这个词,想来,这把握性就相当低了,难不成,自己还要想办法到国外去弄点合用的钢回来?他还在皱着眉头琢磨到哪儿能弄回点自己想要的钢材,那边的蔡启功却又说了一句:“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得,明白了。前世在4014所干了大半辈子的谭振华顿时就转过弯来了,自己怎么忘了,这位蔡启功蔡院士,除了院士的头衔之外,还有一个身份,他可是钢铁研究院的院长!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除了具有高超的学术造诣之外,必定还练就了一项别的特殊技能!身为一院之长,这项技能要是不能将其娴熟掌握并修炼得炉火纯青,如何能够服众?这项特殊的,具有极大号召力和威慑力的技能就是——要经费!专家,也是要吃饭的,是要养家糊口的,对吧?你就算有再牛逼的学术造诣,弄不来钱给大伙儿发工资奖金,你这院长的位置,坐得稳不?想明白了这些,谭振华顿时心中大定,不过他脸上还是不露声色,顺着蔡启功的话问道:“蔡院长,按你的意思,其实还是有办法可想的对吧?那你能说说这个办法是什么吗?咱们一起合计合计,看需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个办法变成现实。”蔡启功则摇了摇头道:“办法是有一个,但是风险也挺大,小谭总,我听说你也是学工科的,应该知道,材料学其实是一门实验科学的吧?”谭振华点了点都,表示他能理解。于是蔡启功又接着说道:“既然是实验科学,那就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来加快进程。”谭振华飞快地应道:“蔡院长说的,莫不是举国体制吧?”蔡启功微微一愣,随即一拍大腿道:“都说小谭总是个聪明人,果然啊,我才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是的,我说的,就是举国体制,而具体到这件事上来说,那就是要发动全国上下所有与钢材研究相关的部门、高校、企事业单位,大家一起来做这个项目的公关,人多了,那实验的进程自然就能加快,也就越有可能尽早出成果。”谭振华点头,他对这一套实在太熟悉了,当初为了搞“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他就鼓动着郭宜城在鲁大搞过一个缩微版的,而且在他与师昌旭、陈笕远关于碳纤维项目的突破方案中,也重点讨论过这个“举国体制”。他应道:“这当然是个好办法,但是蔡院长,你说的风险又是什么?难道是说,即便采用了举国体制,失败的可能还是很大吗?”“当然依然有很大的失败可能,毕竟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走的路就一定是对了,一定能获得成功。”蔡启功严肃地说道,“但这只是其一。”“那么其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