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元寺并非千年古刹,至今也仅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全国闻名的丛林。
顾松并不是来游览,也没有认识在此的友人。
进了寺门,至少气氛如自己所想,安静了下来。
顾松往更安静的所在一路觅去,找到了一处藏经阁附近的树下,就坐在那里。
这一下午,寺里游人不少。或者欢声笑语,或者静静地经过顾松眼前。
顾松也看见有僧人,过来进去了藏经阁裏面。
他只是放空着自己。
直到放空得汗流浃背。
7月中旬了,最热的时候。武湖大火炉的天气,真的不是个玩笑。
“施主,住持有请。”
顾松一愣,看着眼前的小沙弥不明所以。
小沙弥已经前头领路了。
顾松跟在后面,径直进了藏经阁,顿时觉得凉快了很多。小沙弥把他带到了一楼的一个房间,顾松过去一看,窗口正对着刚才自己坐着的位置。
床边一个坐榻,一个年级很大的和尚正坐在那里微笑着看他。老和尚眼睛已经只剩不大的一条缝了,房里光线不亮,顾松也看不出名堂。
刚才小沙弥说了是住持有请,顾松虽然不认识眼前这位,但却知道是佛门的大人物。他也学着样子合十行礼:“见过大和尚!”
那老和尚笑着指对面:“坐,凉快一下。”
顾松坐下,小沙弥端来了一碗茶水。
老和尚笑着说:“要不是诵完经书一看窗外,发现你还坐在那里,我心裏也不会起念头。小施主,有心事也不要这样啊,容易中暑。”
顾松哑然失笑。有了这样的机缘,他干脆放开怀抱,诚心问道:“大和尚,有件事让我心难安,还想请大和尚解惑。”
老和尚微微点了点头:“不会算命,不解签。”
顾松差点笑出声来,收拾了一下情绪,才说道:“我知道有惨事即将发生,我本可预先阻止却师出无名。等事情发生了我再施救,最终却仍然有人罹难。大师,我是否做错了?”
“小施主,救了多少性命?”
顾松黯然道:“可还是有2人,葬身火海。”
老和尚合十行了一礼。他说道:“小施主,见你烈日之下枯坐不动,想必心中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干脆提前阻止。”
顾松点了点头,老和尚宣了一声佛号,说道:“世间万物皆有缘法。小施主既有心种善因,就不必过于执着。”他顿了一顿,叹道:“60年前,我与你一般大小,在烽烟之中救护伤员,也常常悔恨,为什么没再坚持坚持多救几个,为什么没有选择另外一个村庄。但人力有穷时,小施主如果真的觉得问心有愧,那不妨记住,此生还长。”
顾松露出些痛苦神色:“大和尚,如果您知道将来还会发生哪些惨事,却根本无力一一阻止,又怎么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过完一生?”
老和尚盯着顾松认真地看了一阵,随后微微笑了起来:“既然知道根本无力一一阻止,又何必非要说服自己?小施主如果一生都能做到常怀悲悯,量力而行,自然可以一生心安理得。”
他又凑得近了一些,说道:“如果你知道会发生哪些惨事,也得记住量力而行。”
顾松这才看清了他眼中的神色,不由得内心一震。那双眼清明至极,似乎已经看破了一切。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施主不要再自责了。”老和尚搞怪似地笑了笑,“我给你写几个字,给你发一张好人卡!”
说完,他就在案上摊开一张不大的纸,提笔蘸了墨写了七个大字:做完好事别纠结。
顾松看着这七个字面色古怪,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老和尚笑问:“小施主怎么称呼?”
“顾客的顾,武松的松。”
老和尚又写道:赠顾松小友,辛巳年夏,归元住持昌明书。
“这裏没印章,这幅字你自己多看看就好了。”
墨迹很快就干了,顾松双手接过墨宝,诚恳地说道:“多谢大和尚。”
昌明大和尚合十还礼。
待到顾松告辞走远,昌明大和尚仍然坐在那里没有挪动。
总觉得小施主说那番话时,有些别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