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生之民国元帅 ”查找最新章节!
而且美国海军到现在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他们海军当中还有一部分人坚持航空母舰要比战列舰更具有主力战舰的身份,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研究航空母舰已经是研究了很长时间了,而且他们也看出了世界舆论导向,他们认为这是有人在有意操作进行一个错误的舆论导向,可惜的是美国老百姓和美国政府还就比较相信这个舆论导向,如果是他们能够做主的话,他们还会继续加大航空母舰的研究经费的。只可惜的是国内海军部和政府方面很多人都已经是表态了,如果继续研究航空母舰的话,那就要开始消减海军军费了。
在美国的军费构成当中,海军军费一直都是整个军费的大头,海空军可以占据到军费的70%以上,陆军和国民警卫队才可以平分剩下的30%。在美国境内,陆军可以说是最不重视的一个军种,因为美国不经常占领别的国家的领土,在美国人的观念当中,如果那些落后国家的领土并入美国社会,将会给美国社会带来巨大的麻烦。所以说美国的海外扩张政策只是追寻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对于占领别的国家的领土美国事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他们的这种方式对于老牌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来说是一种非常新颖的。
在现代社会的时候,毛远山也研究过这种方式,这应该是最省时省力,还能让自己达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英法等国虽然是占据了世界上的大量殖民地,但是他们对于殖民地的投入也将他们获得的利润分去了不少,而美国人根本就不需要在各地派遣驻军以及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仅仅是需要对各地进行商品倾销就可以了,在商业上把利润全部拿回本国,而做到这一切就只需要发展国内的生产力和保持一支让世界上其他国家不敢小看的军事力量。
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当中就列举了华夏的一些事情,当时整个华夏已经是被其他国家瓜分完毕了,美国国内正在进行着自己的事情,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却发现整个华夏已经没有美国人插手的地方了,所以美国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那就是不管在谁的势力范围内都可以做买卖修建工厂以及一系列的优惠事宜,其他的欧洲列强看到这一条对于他们也是有利的,所以就把自己的殖民地给贡献出去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美国人的险恶用心,虽然是门户开放政策,让大家在所有的地盘上享有同等的权利,可你们的生产力和输出能力跟美国人比起来差的实在是太远了。欧洲地区只有德国和英国还能跟美国相抗衡,其他的国家根本就不是美国人的对手,就算是同意了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便宜的也只有美国人。
而且在其他方面他们也不具备美国人拥有的优良条件。首先就是在军队这方面,欧洲小国家根本就没有办法保持一支世界顶尖的海军,美国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最自信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海军强大,不管他们的商业利益在全世界各地受到任何的侵犯,他们都可以派遣海军第一时间维权,这是其他国家没有办法办到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美国人保持他们强大的常备海军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拥有作战能力,而且美军提出了要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可能,所以就必须保证美国海军跟英国海军并驾齐驱,顺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狠狠的把英国海军甩在了后面,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都不如美国一个国家的海军强横。
如果是世界舆论没有被毛远山左右的话,现在美国海军应该跟历史上的时候一样全面转入航母作战行列了。现在美国海军当中虽然有三艘航母,但是这三艘航母并不是因为作战而建造的,全部都是因为实验而建造的,这三艘航母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之为作战航母,他们的后续型号现在全部被作废了,在各种各样的海战当中,美国观察员而给他们国会的报告就是战列舰现在还没有过时,而航母却不能在战争当中提供多大的帮助。首先就是航母上起飞的飞机最多能够飞行两千海里左右,这对于作战半径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在一个就是飞机上的主要攻击武器问题,最大的也就是500公斤的航空炸弹,而且在轰炸高速移动的军舰的时候命中率并不是很高,最主要的就是在他们看来500公斤级别的航空炸弹,如果是对付驱逐舰和巡洋舰的话,那是没有问题的,可要是打在战列舰的身上,就好像是跟他搔痒一样。
对于飞机上的炸弹对战列舰所带来的伤害,美国人特地进行了一场实验,他们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俘虏的一艘德国战列舰进行了实验,当时实验的结果可以说是震惊了美国海军,原本他们都以为这样的炸弹是不可能把战列舰给炸沉的,没想到在实验当中真是把战列舰给炸沉了,之所以美国海军不买账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做实验的时候战列舰是停着不动的,可在实际的情况当中,战列舰是在高速运转的,如果在高速运转的过程当中想要炸掉这个战舰,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且战列舰的周围有大量的防空军舰,到时候没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把这一艘战列舰给送到海底去。
所以美国海军发展航母的计划就这样缓慢下来了,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麦克阿瑟将军听到日本鬼子突然多了两艘战列舰,这个心里才紧张起来,如果是登陆作战的话,一艘战列舰所起到的作用那将是十分庞大的,尤其是超过400毫米的主炮来一次齐射,对敌人的信心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