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用江宇的解释就是人才过剩才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哪怕几年前,那些从大学校门走出的天之骄子,根本就不会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发愁。
有的是国营企业要,他们还要挑挑捡捡。
但什么时候开始,大学生也不香了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不香了,那些出身名校的人依然还是香饽饽,但是那些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似乎从去年开始,突然发现他们别说挑挑捡捡了,就是用人的国企似乎都消失了许多。
没有了那么多的用人单位,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就变得艰难,人才市场也就这么应运而生。
不过最初的人才市场是为那些下岗工人准备的。
九十年代开始,下岗工业也随着诞生,这个队伍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为了稳定社会,增加下岗工人就业的机会,各地政府就成立了人才市场,为这些下岗工人谋一条出路。
以前这里基本没有大学生什么事儿,但是从去年开始,人才市场里开始出现大学生毕业生。
去年进入渤海人才市场的大学生只有几十人,且多以文科生为主。
但是今年这个队伍扩大化了,不再有文科生,而且还有理科生,且人数也上升了十倍左右,达到了几百人。
当然,这些毕业生并不都是渤海院校毕业的,辽省其他城市的大学,甚至还有吉黑两省城市的大学生。
毕竟渤海在东北人的心目里,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梁只燕就是这众多应届毕业生中的一员。
她毕业于松阳理工学院。
毕业后她才发现,想找个好一点工作似乎有些困难了。
那些国企似乎都陷入了一种难堪的境地,本身好像都在减员,哪里还有心思招收新的人员。
原来国企云集的松阳市,竟然没有几个单位招工的,就是有少数单位招工,不是人家眼光高看不上他们这些学院的,就是那单位实在是难以入眼。
在松阳耽误了几天看实在没有合适的地方,就和男朋友李东到渤海来闯闯运气。
她男朋友李东当初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报的是电子专业,这个专业找工作似乎更加难找。
国内和电子有关的企业,解散的解散下马的下马,已经没有什么单位还在维持。
倒是听说渤海电子还存在,他们的希望就寄托在渤海电子身上。
不想渤海和松阳的环境也都差不多,国营企业招工的也是寥寥。
“之燕!实在不行咱们去私企看看怎么样?”
“去私企?我赢的现在都不保险了,私企能行吗?”
“起码先有个工作,先干着!骑驴找马呗!”
两个人在渤海人才市场的大厅里一边走一边商量,当他们说这话的时候,恰巧就来到威来公司的招聘处。
威来公司的招聘处位置还算不错,占的地方也不小,负责招聘的人也是俊男靓女,但可惜成绩寥寥。….他们已经来了三天了,到目前为止,还一个人没有招到。
虽然问询的人不少,但是有加盟意愿的人几乎没有。
招聘的四个人都有些泄气了,互相之前大眼瞪小眼。
“张梅!你说咱们企业这么好,为什么这些大学生不愿意来呢?”一个姑娘问另一个姑娘。
“我怎么知道?你问问刘波,他一天到晚看书,知道的应该能多一些,没看到他鼻梁上戴的眼镜吗?想知识渊博的样子。”
“屁!他戴的是养目镜,和知识渊博一点儿关系没有。”
叫刘波的不爱听了:“养目镜就不代表有知识了?这是谁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