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增产十五万吨可是大功一件,自然要大肆的报道一番。
于是几大官媒派驻在当地的记者纷纷行动起来,深入到一线进行采访,将第一手的资料发回总部。
有些节目组甚至还专门派记者前往西北,做一些深度的报道。
《焦点谈谈》的王牌记者孔振龙,便是其中之一。
农场的仓库里面堆满了打包好的籽棉。
农场场长指着堆成堆的棉花,对身边的孔振龙介绍道;“孔记者,这个仓库里大概储存了两千吨的棉花。”
孔振龙立刻走上前去,看了看外面的标签,上面有批号,有包号,还标明了毛重是228.5公斤。
籽棉这种东西,打包的时候重量不会那么的精确,所以往往只会标明一个毛重,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每包的毛重大概在225公斤到230公斤之间。
孔振龙查验完毕后,开口问道:“剩下的那几个仓库,也都是这种棉花么?”
场长点了点头:“没错,打包好的都会先存到仓库里妥善保管,另外还有几个仓库是没有打包的。现在是一边收割,一边打包。”
“还有多少棉花没有收割完?”孔振龙又问道。
“我们农场大概还剩下四分之一吧!”场长开口答道。
“我能去棉花收割现场看一看么?”孔振龙又问道。
“当然没有问题,孔记者,你少等,我找辆车带你过去。”场长开口说道。
没过多久,孔振龙就来到了棉田里,并且亲自坐上了一辆棉花收割机,尝试了一番收割棉花的乐趣。
几日前坐在棉花收割机上还手忙脚乱的牛班长,现在却化身为老师,在教孔振龙开棉花收割机。
片刻后,孔振龙走出了驾驶舱,然后看了看后面的盛放棉花的货箱。
“这一会儿的功夫,就收割了这么多棉花了,这个棉花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可真够高的。我估摸着这么一台机器,怎么也能抵得上大几十人吧!”孔振龙开口说道。
“何止啊,我觉得这一台机器能抵上百人。”牛班长说着,指了指周围已经被收割的棉田,接着说道:
“记者同志,你看这周围,上万亩的棉田都是我们班收割的,我们一个班才几个人啊!这要是换成人力采摘的话,我们整个团来了都干不完!”
“这么厉害!”孔振龙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牛班长老脸一红,挠了挠头,开口说道:“孔记者,你把我们班夸得都不好意思了!”
孔振龙尴尬的咧了咧嘴:“牛班长,我夸得是这个棉花收割机!”
……
采摘棉花的季节临近尾声,大批的劳动力开始离开大西北,怀揣着辛苦两个月赚来的工钱,踏上了返回家乡的旅程。
往东的火车上,处处洋溢着喜悦的味道,这味道是方便面、是八宝粥、是火腿肠、是钙奶饼干散发出的气味,这些底层劳动者平时不舍的吃的食物,在回程的火车上却随处可见。
赚到钱的采棉大军往往会选择奢侈一次,在这火车上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也是在向分享自己心中的喜悦。
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们已经品尝到的收获的味道,而对于扒手们而言,同样也是收获的季节。
这些返乡的劳动者们,都是通过摘棉花赚到钱的,自然也是扒手行窃的最佳目标。
虽然银行早已经有了汇款的功能,异地的存款取款也完全不是问题,但总有人舍不得花手续费。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也是信不过银行,总觉得赚了钱要贴身带在身上,心里面才踏实,把钱存到银行里反而会不安全,生怕银行把钱给私吞了。
这种心理反而给了扒手或者骗子可乘之机。
扒手和骗子都是专门盯着这种身上带有比较多现金的人下手,各种手段和套路层出不穷,即便是始终怀揣着警惕性,也免不了会中招,损失钱财。
毕竟扒手和骗子都是指望这些非法手段吃饭的,任何技能一旦上升到饭碗级别,那就不是外行人能够挑战的了的。
其实即便是在现在,很多上了年岁的人依旧是信不过银行的,即便是国有四大行也是照样不信。
在很多的城市,每当到了退休人员发工资的日子,大爷大妈们便会扎堆在银行门口排起长队,要取走这个月的退休金,有些人干脆拎着一个马扎子,做好长时间战斗的准备。
大爷大妈们并不是真的缺钱,而是担心退休金发下来,不赶快取出来的话,就要被银行给私吞了。
也有些大爷大妈是单纯的见到现钱才会安心。退休金发下来,赶紧从银行取出来,数清楚确认没有少,然后再存进银行里,一来一回这么一折腾,只是为了确认真的有钱到账。
王牌记者孔振龙乘坐的也是这趟列车,而且也是硬座的区域。
孔振龙可不是买不到卧铺车票,作为《焦点谈谈》节目的王牌记者,一张卧铺车票还不是手到擒来。而且以央视的财力,孔振龙就算是坐飞机,也能报销飞机票。
孔振龙只是单纯的想跟这些采棉大军的劳动者在一起,顺便也了解一下采棉大军的真实情况。
《焦点谈谈》节目的报道历来都是很有深度的,孔振龙又是其中的王牌记者,所选择的报道侧重点,自然也跟其他人不同。
别的媒体都在报道棉花产量增加的事情,孔振龙则想到了另一个层面的问题,那就是棉花收割机会不会挤压采棉大军赚钱的空间。
正如牛班长所说的那样,一台棉花收割机顶的上100个人,也就意味着农村购进一台棉花收割机,便能少雇佣100名采棉工人。
要是以后棉花收割机越来越普及,那采棉工人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到时候采棉大军会不会消失呢?
要知道每年可是有数十万人去大西北采棉花的,甚至很多人就指望着这两个月赚钱,如果以后不需要采棉大军了,那这几十万人的生计该怎么办?
想到这些问题,孔振龙绝对以此为侧重点,做一个深层次的霸道。
所以他没有搭乘速度更快的飞机,也没有乘坐更加舒适的卧铺,而是选择了硬座车厢,跟返程的采棉大军坐在一起。
孔振龙毕竟是顶级的一线记者,很擅长跟别人套近乎,也很擅长从别人嘴里套话,没过多久,他便跟周围的人混熟了,不经意间便从他们口中,了解了很多有关采棉大军的真实生活情况。
坐在孔振龙对面的三个人,都是一个村的,一个四十多岁,一个三十多岁,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那两个成年人各自买了一瓶便宜的白酒,又凑钱买了一袋子花生米,就着这袋子花生米,对着酒瓶开始喝起来。一颗花生米估计能都喝上大半两酒。
而那个少年正捧着一根火腿肠,吃的津津有味。
“根儿,火腿肠好吃不?”孔振龙笑着问。
“好吃!等俺以后赚了钱,天天吃火腿肠!还有顿顿泡方便面吃。”少年开口说道。
孔振龙无奈的笑了笑,对于这个农村少年而言,火腿肠和方便面,就是最美味的食物了。
少年旁边,那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则开口说道:“根儿,省着点吃,这火车上卖的火腿肠和方便面,比咱们那里贵多了,等回去以后,我带你去镇上,那里的火腿肠和方便面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