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穷山恶水有刁民(1 / 2)

钟学高出了这种事,学校自然不可能再留他。

直接开除了。

其实出事之后,他的那位副校长亲戚,也曾试图挽回一下。

结果,那亲戚也被查了。

一撸到底。

就连钟学高的家里,也受到了很大的牵连。

查的查,撸的撸,打压的打压。

杜绍坤他们这一帮豪门大少,为讨好李东,那是毫不留情。

就查去刨钟家祖坟了。

这件事,在海东大学引起了轩然大波。

钟学高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

绝对的风云人物。

不敢说跺一跺脚海东大学抖三抖吧,也差不多了。

不光是学生敬畏他,就连很多老师,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当初钟学高威胁孙晓琳的话,好多人都听到了,也几乎传遍了整个学校。

大家有幸灾乐祸,等着看孙晓琳笑话的,也有担心孙晓琳的。

虽然孙晓琳家里据说也有些势力,但终究只是些传言,没有人真正了解孙晓琳家里的势力有多大。

而钟学高家里的势力,却是明晃晃摆在大家眼前的。

即便是李东这位表哥开着几百万的豪车,也没人觉得孙晓琳能比得过钟学高。

可最终的结果,却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

孙晓琳一点事都没有。

钟学高,却是稀里糊涂的进了局子,还被学校开除了。

就连钟学高的家人亲戚,都跟着遭殃。

而这一切的背后,很显然就是孙晓琳家里干的。

之前总是传言孙晓琳家里势力很大,可究竟有多大,大家并不清楚。

这一次,大家算是清楚了孙晓琳家里的势力。

这件事之后,同学们对孙晓琳的态度大变。

巴结的,讨好的,奉承的。

当然也有敬而远之,背后说孙晓琳坏话的。

就连老师对她都格外的照顾了。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同学在背后议论胡昭诚。

说他吃软饭。

只不过无论是孙晓琳还是胡昭诚,对于同学们的态度,都不放在心上。

两人现在一门心思的准备考研,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加油拼搏。

…………

李东也继续自己的旅程去了。

不过临走之前,他给了孙晓琳五十万。

大姑父的收入还可以,明的暗的加起来一个月有个万八千的。

大姑现在跟着老妈做草编生意,一个月也有个大几千的收入。

两口子供给孙晓琳、孙晓璐这姐妹俩,几乎就没什么压力。

姐妹俩现在一个月光生活费就两千块钱。

过年回家,老爸这个当舅舅的也会给姐妹俩包个大大的红包。

姐妹俩根本就不愁生活费的事。

但是,孙晓琳现在还得帮衬着胡昭诚。

接下来的几年,还有胡昭诚的弟弟妹妹需要帮衬。

这都是需要钱的地方。

李东不会去直接帮助胡昭诚的。

一则是以胡昭诚的自尊心,他不会接受李东金钱上的帮助。

能让李东帮忙安排个工作,大概已经是他能接受的极限了。

二则,李东直接去帮胡昭诚,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太合适。

一个表妹的男朋友,李东得是多么圣人啊,才会出钱供他一大家子?

之所以给孙晓琳这个钱,完全是因为李东疼妹妹。

李东很清楚,就他这个妹妹,肯定会变着花的给胡昭诚花钱。

又是吃饭又是买衣服的,绝对少不了。

孙晓琳是宁肯自己苦点,也不会苦着胡昭诚。

李东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妹妹受苦。

本来这五十万,孙晓琳死活不要。

但是李东跟她说,胡昭诚的弟弟妹妹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到时候,学费、生活费,都是很大一笔支出。

别看胡昭诚嘴上说着让他弟弟妹妹自己出去打工,可他这个当大哥的,怎么忍心让弟弟妹妹出去打工?

到时候很可能就是,胡昭诚自己一边上学,一边拼了老命的去打工赚钱。

孙晓琳忍心吗?

有了这五十万,孙晓琳就可以帮胡昭诚负担一些,起码让胡昭诚别那么累。

当然,直接给胡昭诚钱,胡昭诚肯定不会接受。

但可以借给他嘛。

让他写欠条,以后有钱了再还。

至于以后到底还不还,反正都是两口子了,还钱也不过是左手倒右手。

听了李东这话,孙晓琳这才收下这五十万。

从省城离开之后,李东一路开着车,去了胡昭诚的老家。

他也没跟胡昭诚和孙晓琳说。

就是想去看看,胡昭诚家里到底啥样,还有他的父母到底是啥样的人。

也好有个数。

胡昭诚的老家是在大山沟沟里。

其实离着省城也不是太远,二百多公里。

只是其中一百多公里的山路。

绕来绕去,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

路也不是很好走。

好些路段都年久失修,坑坑洼洼。

有些路段还很窄,一旁是峭壁,一旁是悬崖。

李东这车又大,会车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

偶尔要是遇到个大货车,那就要命了,光是会车也得会半个小时。

好在山路上车也不是很多。

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李东足足跑了四五个小时才到。

从公路上下来,拐上进村的水泥路。

走个几百米,就进了村子。

山村不大,也就百八十户的。

从这头儿能看到那头儿。

街上时不时能看到几个骑着三轮车的村民。

年纪都不小了,五六十岁、七八十岁。

再就是些几岁的小孩子。

几乎看不到中青年的身影。

据胡昭诚所说,他们村里,但凡是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了。

而这也是很多落后山村的现状。

从这村子的房屋建筑上,就能看出这里的确是挺穷的。

几乎就没有几处新房,全都是那种几十年的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