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政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监督上刮起了一阵旋风在媒体追逐了一阵之后,也渐渐平静下来,但是这只是外界的感觉,从九二年到现在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这十年的迅猛发展让一些后遗症也开始显现,特别是干部经济问题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位置稍高的人却是知道这样的监督机制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只有真正了解这个的才知道这样一上升之后产生的巨大影响,至少不少了解此事的人开始收敛。
而作为此事一个引子的铝业,垄断的打破也让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进来,当然能够进入这样行业的肯定也是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比起国有企业的大张旗鼓来,民营企业们要低调务实许多,他们更看重的是国家这一次打开的这道政策缝隙带来的机遇和机会。
其中耀明集团投入最大,作为国内很有影响力的知名民营企业,陆政东对于掌舵人还真是佩服。
耀明集团的掌舵人在外界看来是胆大谨慎而又保守。
这样的评价显得非常矛盾,但是陆政东却是觉得这样的评价并不矛盾,事实上在陆政东看来这正是其精明之处。
外界所讲的胆大是讲他从来没有涉足过这样的重化工行业就敢于进军国内的垄断行业,而且是高度垄断行业,而陆政东却并不认为这是大胆冒进,而是经过了充分的调研。
事实上对于这样欲破除垄断还未完全破除垄断的时候进入这样的行业是最佳的时候,因为一旦完全放开,民营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是国企无法比拟的。
不过就是一个敢于进入这样行业的人,在对待资金的问题上却又非常谨慎,甚至可以讲非常保守,当年耀明集团决定进入重化工领域时,有不少银行主动找到他,表示愿意提供贷款,授信额度高达几十亿,但其掌舵人没有接受,只象征性地贷了四五亿。
在这样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融资才意味着可以尽快做大做强,大企业以及大佬级的企业家们大多惯于且善于创造花样翻新的融资手段。
特别是现在铝业的行情趋势不错,规模越大自然也就越赚钱,可他居然送上门的贷款都不要,基本是靠自有资金投入,落在外人眼里真是难以理解。
而陆政东却是很欣赏这一点,依赖规模扩张没错,但是过多的依赖规模扩张在国内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过度的依赖银行或者拆借虽然能大大提高发展速度,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小觑,因为别人不会像他一样知道国家会在什么时候祭出对他们来讲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杀器——宏观调控。
一旦市场波动,国家紧缩银根,银行收紧银根或者是催还贷款,这样的企业资金链极易断裂,事实上,“突然死亡”的大型民企并不罕见,从德隆到铁本,从比较早的着名老牟老史无不是倒在这之上,唯一翻身的也就是老史了。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最大的是首先要生存,其后才谈得上规模,事实上每一次宏观调控存活下来的民营企业,都能得到迅猛的发展,而不能生存下来的,自然也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且作为实业民营企业还必须要面对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产能过剩,在国内这样特殊的氛围下,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利润可观,都是一哄而上,打价格战,今后国内不管哪个行业都会出现产能过剩,而且是绝对过剩、永久性过剩。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企业的对手可能既不是大型的央企,也不是其他,而是这个产能过剩的时代。如何控制好成本,如何有特色,即便是在产能过剩的时候依然保持竞争力,才是能够生存下去的不二法宝。
或许,谨慎的作风、“宁愿慢一点”的选择,的确会让一些企业在市场火爆时失去了一些快速挣钱的机会,但在随后的年代里却如鱼得水。
陆政东之所以让杨璐在互联网上的投资取得回报之后,不去做那些投机性更强的金融类业务,也是基于一个风险考虑,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并非杨璐所长,老玩这个她心裏不踏实,没有必要让她成天提心吊胆的……
西部办在国家颁发公布的《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上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意见为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西部地区又快又好发展,由西部办牵头,发展计划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督会、国家开发银行,探讨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对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特点、指导原则、发展目标,政策措施、资金安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也就是在同一时间,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发布,在新版中很引人注意的一点就是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放宽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股比和行业限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专门提出西部大开发,其实也是对于西部吸引和利用外资远低于预期整个西部地区外商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例仅有百分之四左右,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这一比例不仅没有明显上升,而且还有下降趋势。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部地区对外商的吸引力并没有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有所改善,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外资资本不愿扎根西部,有客观原因,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政府官员常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的政策仅是一厢情愿,外商对此毫无感觉。而且对吸引外资赋予了太多的诉求,除吸引资金外,还要增加就业机会,出口创汇,引进先进技术等。
从外商投资者的角度看,资本仅是一种生产要素而已,他们要通过投资,实现资本转移,以寻求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从而获取更理想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