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越是投入高,票房低的电影,就会越重视电影周边及衍生品的收益。这部分的收益在影片总收益的比例中占据绝大部分,是影片能否回本甚至盈利的关键。
历史传记片,正是这种情况的代表。
电影原声带(大碟)的销售收入、出售和租赁录像带收入,电视台的播放授权收入、影片授权的各种商品销售收入等等。
这些收入将会在未来多年里,为投资方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利润。平均下来,要比票房带来的纯利润高出许多。
类似《末代皇帝》这样的历史传记影片,几乎隔上一两年,就会出现一部,而且都是大制作。
这并不是电影公司投资决策失误,或是他们仅仅是为了花钱买奖项。
因为对于这类题材的影片,电影票房为投资方带来的最终收益,还不到总收益的一半。
制作方通过简单的财务手段,很容易的就可以将制作方与普通的投资者和赞助商隔离开,用成本,包括账面亏损,冲抵掉票房利润。
至于投资者是否能取得投资收益,只能听天由命了,跟制作方的关系并不大。
制作方主要挣的是来自票房之外的收益,也就是电影周边及衍生产品收益。这部分收益,普通投资者是无法分享到的。
《末代皇帝》拍摄资金出现大的缺口后,孙大海才同意接盘的。
作为救场者,孙大海并没有对电影的版权、发行权,以及分红比例提出过分的要求,而是提出将参与影片全渠道分红,作为自己填补资金缺口的先决条件。
几个制片方经过激烈讨论后,最终同意了孙大海的要求。
因此,在大家讨论全球票房收入能否让投资这部影片的各方保本的时候,孙大海早就知道,这个投资稳了。
这两部电影之后,就是《赌神》了。
陈欣健是警察出身,所以对警察片或相近类型的电影情有独钟。但他却没有想到,居然可以用“赌”为题材,完成一部经典的影片。并开创了一个新的电影类型。
由于题材所限,《赌神》的受众要少了一些,虽然成为香江电影史上第二部本埠票房突破四千万港币的影片,但落后了《英雄本色》几十万港币,遗憾的没能问鼎历史票房冠军。
然而,单从电影的角度上看,《赌神》一定比《英雄本色》差吗?
现在电影市场充斥着大量的赌片,一点也不必当年《英雄本色》之后,跟风出现的那些兄弟情类型的电影少。
今年寒假档,香江的院线上映了友联独资的另外一部剧情片《阿郎的故事》,不仅打破了《秋天的童话》创造出来的香江文艺片票房纪录,还险险就冲上了四千万港币的关口。
一部情节简单的家庭伦理剧,被他们搞的如此煽情,以至于许多观众离场时,都是泪眼朦胧。难怪这部并不起眼的电影,居然可以获得这么高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