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一网打尽2(2 / 2)

士兵们在台上表演节目,赵谌和军中的将领们坐在一起。

杨政乃是这一支军队的军长,他兴奋的陪着赵谌。

“士兵们有没有想家?”赵谌喝了一口热茶,道。

“陛下,士兵们远离家乡,是有些想家,不过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军人,为国征战四方乃是我们的本职,因此大家都会安稳呆在会宁府的!”杨政道。

“为了大宋,为了我汉人江山,将士们付出极多!国家绝不会忘记你们,朕也会将你们的功劳永远铭记在心中!”赵谌道。

“陛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杨政笑道。

“你们可能还要在会宁府呆上很长时间!”思考了好一阵之后,赵谌道。

“哦!”杨政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辽东现在已经是我大宋领土,这里需要军队驻扎,参谋本部有意将曾经大同军区的兵马一分为二,韩世忠、王彦率领步兵驻扎大同,岳飞将军率领十万骑兵驻扎辽东!另外,海军也会有一部分人驻扎在辽东!你们大同军区的兵马绝大多数都来自关陕,后来去了大同,现在却要在关外苦寒之地呆着,朕心中也非常的不忍!朕从中京过来的时候,已经和参谋本部的官员商议退役制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之内这退役制度就会出台,到时候就会有一批士兵从这里退役,返回家乡了!”赵谌道。

“啊!”杨政一下子呆在了那里,道:“退役?士兵竟然可以退役?”

古代当兵乃是终身的职业,“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才是古人的兵制!十五岁懵懵懂懂的时候就开始当兵,一直到八十岁才能返回家乡,而家里的亲人几乎已经死光,自己根本不认识小一辈!这样的兵制无比的残酷,根本没有人权存在!古人说好男不当兵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愿意一辈子呆在军队中,一辈子守卫边疆,一辈子征战沙场,即便是老了也难以休息!赵谌早有计划改变这一切,而现在这件事情已经正式提上了日程!

“士兵当然可以退役!而且,士兵从军队离开之后,将会得到军队的安家费!另外,现在我大宋刚刚收复天下,州县众多,而官吏数量则是很少,军中表现优秀之人退役之后可以进入官府之中,继续为国家效力!”赵谌道。

“太好了!太好了!陛下您这样做,士兵们不知道该如何感激您!”杨政激动的道。

“这些只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已!军队有老兵退出,然后有新兵不断的补充进来,让国家的年轻人不断在军中得到锻炼,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难道非要世世代代当兵才好吗?”赵谌道。

“是,陛下说的不错!中原的年轻人也应该不断的进入军中,而且进入军中之后可以退役,年轻人对于进入军中必然不再反对!陛下真是好主意!”杨政道。

赵谌笑了笑,继续观看军营中士兵们的各种节目。

“陛下,只是这样一来,军中的精兵都返回家乡,我们还要征战天下,怎么办?”杨政道。

“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让所有的军人全部退役,那样的话军队不就是废了吗?一年只能有一部分士兵退出军队,大部分精兵仍旧留在军中!首先退役的士兵应该是年龄较大,或者是在战争中受伤,又或者是家中生活困苦只有一个孩子的,有的军队参战任务不是很重,可以立刻实行退役制度,有的如海军还要攻打高丽、东瀛等地,暂时不能实行退役制度,加上安置老兵的工作也十分复杂,需要的费用等等都极多,而国家现在用钱的地方也太多,因此这项制度推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待会儿你可以先将这件事情告诉将士们!”赵谌道。

“末将明白!”杨政激动的道。

赵谌在这里呆了有小半个时辰之后朝着城西而去,他刚刚离开这里没有多久,城南的军营中传来了震天的万岁声,无数的将士都在朝着赵谌离开的方向跪拜。

“陛下真乃是千古仁君!”赵谌、康安率领兵马朝着城西的方向而去,康安在一旁夸赞道。

“让士兵们一辈子都呆在军中,这样不但对士兵们残忍,而且也不利于军中的战斗力提高!军中不断的换上新的年轻血脉,这对于军队的成长也有好处!这件事情是朕提出来的,不过完善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后士兵的兵役时间都要确定下来,一旦到了年限就要从军中离开,只有表现优秀之人才能继续留在军中!”赵谌道。

这些都是后世的军制,比起这个时代的军制要先进的多,赵谌这些年不断的进行军制改革,然而因为是战争期间,不能削减兵力,因此一直到了这个时候才正式提出了退役制度。

“逍遥子他们现在情形如何了?”赵谌又道。

“陛下,他们就等着您前往那条大道了!”康安道。

“我们的兵马准备的如何?”赵谌道。

“董先将军率领两千名军中高手潜伏在那一带!一旦逍遥子等人出现,绝不会让他离开!”康安道。

赵谌点了点头,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冷笑!

他对于逍遥子、程无忌等人没有丝毫好感,异常的厌恶!不过这些人虽然是跳梁小丑,但是却如同乱飞的苍蝇一样,想要拍死也有些困难!当然这一次有不少的情报处人员进入魔门之中,有的甚至成为逍遥子的亲信,像是之前向逍遥子禀报的那个魔门高手就是情报处军官!在这样的情况下,将逍遥子一网打尽也不是什么难事!

喜欢重生之重整大宋请大家收藏:()重生之重整大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