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呀!”
王承舟同样很可惜,叹了口气,“这两天我们一连狩猎了十来头野猪,早把野猪群给惊到了。”
“那些东西只是因为之前没人治它们,才敢那么嚣张,现在受到了惊吓,短时间肯定不会再出来霍霍庄稼了。”
“原本还想着能够天天吃肉哩,现在,估计要泡汤了。”
李玉珠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叮铃咣当的继续刷碗。
算是同意了王承舟的提议。
三个家伙立刻挥舞着拳头,无声欢呼起来。
原来,眨眼就快到中秋了。按照当地的传统,每年的三月三和八月十五庙里头都会唱大戏。
紧挨着胡庄的土岗上有一片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庙宇,早些年香火鼎盛。解放前发大水,不少人都跑到庙上躲灾,算是附近少有的避险之地,人气很旺。
久而久之,胡庄和胡庄庄外土岗上的庙就融为了一体,变成了胡庄庙。逢年过节,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会去那里烧香。
解放之后,庙里的境况急转直下,和尚基本上就没有了,只剩下一个七老八十的挂单和尚愿渡。上次小辣椒发癫痫狂,还差点把他给吓死。
不过,想来那老和尚机缘未到,暂时没有往登极乐,一直没有听说他圆寂的消息。
但是,烧香拜佛的迷信活动少了,逛庙会和唱大戏的传统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特别是每年的三月三,庙上唱大戏几乎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老人跑去看戏,小孩跟去盼望着吃点没见过的零食。
除了每个月固定开启的大集,庙会是少有的允许摆摊做生意的地方。当然,卖的都是一些小吃什么的。
那个时候,农村集市叫社会主义大集,小卖部叫代销点。反正都得打着公家的名义,商业活动才能进行。
日子过得久了,许多人都忘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只是约定俗成,就那么跟着过。
其实,根据古书中记载,三月三就是汉民族传统的上巳节。主要的活动就是“拔除畔浴”,起源于祭祀中的“兰汤沐浴”。
总之,就是跟水有关的节日。
八月十五就很简单了,就是现在所说的中秋节。
这段时间,正是秋收之前,农忙之后,是农村一段短暂的闲暇时光。过完八月十五,地里的庄稼就开始收获了。机会难得,十里八乡的年轻人肯定不会错过。即便是老年人,但凡能走得动的,都会板着小板凳走一程歇一程,一路赶过去看戏。
为了照顾远处的乡亲,戏班子一般都会把开戏的时间定到中午,然后一直唱到晚上十点。
土岗上自然不会通电,但是,到了晚上却一样能亮如白昼。
得益的就是一种当时在乡下也不算很常见的电石灯。那是一种通过碳化钙和水发生反应,产生乙炔,然后通过乙炔燃烧来照明的灯具。
有的地方又叫嘎石灯。
碳化钙的制作并不复杂,就是制作的过程中味道特别难闻。闻上一次,好几天都萦绕在鼻尖,挥之不去。
只是,那玩意儿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加水太多,反应过于猛烈,就可能发生爆炸。
不过,由于电力尚未普及,乡下晚上要是有个什么大型活动,必须得用到它。这种通过烧石头来发出亮光的灯具,在老百姓心里可是难得的稀罕物。
商议已定,几个人晚上兴奋了好久才沉沉睡去。
哪知道,第二天一大早,王承舟刚要去护秋队报道,一位不速之客就赶了过来。吓得他一个激灵,生怕自己犯了什么事儿。
没办法,来人正是穿着一身制服的公安武国山同志。
果不其然,这才两天过去,王家生产大队接连打死十好几头野猪的事儿就传到公社里去了。
“小子,坦白吧。”
武国山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憋着笑,脸上的皱纹都绽放成了菊花,“可别告诉我你是李广在世,只用一根木头箭就能把几百斤重的大野猪射死。”
“从昨天晚上开始,你的事迹已经在乡里传开了。大家伙儿都说王家村出了一个能人,带着全大队的老少爷们儿吃香的喝辣的。”
“甚至,不仅是咱们公社,连相邻公社的百姓都知道这回事了。你小子,可是又出了一回大风头!”
这家伙估计快五十岁了,却还是精神抖擞,一大早的就骑着自行车找自己兴师问罪了。
不过,用兴师问罪这个词可能不太合适。
王承舟飒然一笑,并不打算隐瞒,“老武,多大点事儿,值当你亲自来跑一趟吗?”
“那箭确实不是普通的箭,是我用了药的。”
“不过,你放心,那药我并没有传播出去。”
武国山弹了弹烟灰,瞪着他,哼了一声,“放心?几百斤重的大野猪都能被一箭射死,毒性如此猛烈,你让我怎么放心?”
“实话告诉你吧,我这次过来,确实不是专为你来的,可你那毒药却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如此厉害的东西,不了解个透彻,你让我这个蒲山乡的公安特派员怎么放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