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咋?那不是历史?”
“后修的那算啥历史?”
“看你说的,那不叫历史?那对,邙山叫历史,去了都是坟堆,那有啥看嘞?”
两位大爷越说越激动,钱升他们几个跟周围的人赶紧上去劝解。
林逸却被他们提到的这个地名所吸引。
“邙山.”
明代大才子杨慎,曾作过一首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
说甚龙争虎斗。
这首词,后来被说评书拿去做了定场诗,一般都会放在袍带书的前面。
词中提到的北邙,也就是刚才大爷嘴里说的邙山。
北邙山在华夏历史上,是真的太有名了,是一块风水绝佳的吉壤。
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六代二十四帝陵及其陪葬墓群存在于此。
所以那位大爷说,要看真正的历史,你来邙山,倒也不为过。
这里也是华夏最大的古代陵墓群,“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是曾经的华夏人毕生的梦想,也是他们终极归宿的代名词。
林逸他们初来乍到,本来就两眼一抹黑,在这喝一碗牛肉汤,碰巧遇到这几位热心的大爷一“吵吵”,倒给他们提供了绝佳的思路。
洛都从周公旦时期就开始经营,直到最后周朝从镐京迁都洛邑,后面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可以说这块地界,从地面上来看,就没有秘密可言。
北魏的宣武帝,想要把自己的小金库藏在洛都,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深埋地底。
比如借着修陵墓的名头,让“旷野将军”行盗墓之实,顺便把积攒的家底全都埋进去。
北邙山,就是一个绝佳的藏宝地。
这里光坟墓就有上万座之多,一天掏一个,那也得掏个小三十年。
汪强和白璐已经把牛头汤和饼丝全都端了上来,林逸让钱升给刚才两位大爷一人加一份牛肉。
这会儿老哥俩已经重归于好,吃着牛肉喝着小酒,愉快的聊着闲天,还跟他们打了打招呼。
“怎么样,我就说喝汤长见识吧,本来咱们根本没着没落,现在立马就有了思路。”
“这么快就确定?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不是,既然是拓跋氏自己家的小金库,它不但能藏下去,还得能取出来,不管他们家的后人混的多么狼狈,至少身后事还是要办的体体面面的,只要有人继承帝位,第一件事必然去邙山修陵,这个时候就能把小金库的存货取出来,到时候充作军饷也罢,招兵买马也罢,这就是启动资金啊。”
“说的真好,我等不住你们,我先喝汤了,你现在就是把金锭摆我面前,也换不走我这一碗热汤。”
“大哥,那咱们接下来怎么安排?直接上北邙山一趟?”
林逸摇摇头。
“没那么简单,司南指的是方向,牵星板可以确定方位,咱们得先去龙门石窟两幅浮雕石刻的原址看看,再做下一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