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重策论(1 / 2)

正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朝中大臣期望中的‘还政’诏书,并没有如期而至,反倒是观政制度的诏书颁行天下。

天圣二年进士科及第的举子,不再直接授官,而是由流内铨进行差注,将新科进士分配到各个岗位进行观政。

毫无疑问,观政制度的实行,打破了宋朝固有的体制。

并且,观政制度从提出到推行的速度,也远超旁人的想象。

按照过往的标准,一项新的制度如果要施行,不讨论个一两年的时间,是无法通过的。

然而,对于这种低效的行为,李杰确实有无法忍受。

大宋如今最需要的便是降本增效!

冗官,已然初现端倪。

如果继续保留某些潜规则,行政效率只会越来越低。

吕府。

参加完宫中的晚宴,吕夷简满怀心事的回到了府中。

突然颁布进士观政的事,无疑让他很是气馁。

但,还是那句话。

面对如此强势的官家,他又能如何?

难道直接辞官吗?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只得服从。

时至今日,吕夷简愈发的摸不透官家的心思了。

官家为何要如此迫切的让进士观政?

在他看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

或者说,根本没必要那么着急。

进士是否需要观政,而今朝野内外并没有形成共识。

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

官家难道就不怕让天下士子寒心吗?

其实,也不怪吕夷简无法理解,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

在李杰看来,士大夫并不是国民统治的基础,虽然政令最终需要士大夫执行。

但王朝延续的关键却不是士大夫,而是民,真正的民。

不是士大夫口中的‘民’。

士大夫口中的民,指的并不是老百姓,而是士大夫自身。

因此,李杰虽然在意士大夫阶层,但在意的程度,也就那么一回事。

不仅如此,李杰直接推行进士观政,也是为了进行一次实验。

他倒要看看潜伏在流脓之下的牛鬼蛇神。

最好的情况,莫过于这些牛鬼蛇神主动跳出来。

主席曾经说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部稳定,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如果内部不稳,纵使国力再怎么强盛,最终也难逃衰亡的命运。

正月初五。

省试知举官的名单正式出炉,以翰林学士鲁宗道权知贡举,知制诰宋绶、陈尧左,祠部郎中章得象同知贡举。

此份名单一出,嗅觉敏锐的人顿时嗅到了不同的味道。

早在真宗在位期间,鲁宗道便主张科举兼采策论,直到现在,鲁宗道依然是如此认为。

官家点名由鲁宗道担任贡举官,显而易见,寇准一直宣扬的改制问题,很可能会成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