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如来佛祖与孙猴子(1 / 1)

诸天仙武 亘古孤寂2 1016 字 2022-12-10

“嗡”!无尽虚空如弦,素手拨动苍茫天地。苍穹与万物轰鸣,死寂间尽是粉碎。如大唐世界里,魔门道心种魔**以“弦”为理,破碎虚空之理论。此刻全神以天地万千法理化弦化线,拨动时,虚空粉碎,万法同寂,抹杀万灵。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深邃而死寂,吞没万物,被全神弹指操控,覆盖向何恒。凛然间,何恒张开太极天地,我心代天心,我意代天意。以自身天法领域掌控周身万般法理、道则,不受全神影响,同时运足功力,抵上那吞没万物的空洞。嘭!剧烈爆裂的声响彻,万千法理交汇,撕裂层层虚空,泯灭诸般事物,物质、能量喷吐间,坍塌天地。无穷无尽的伟力汇聚,将方圆数十里之地的一切物质生生泯灭,在地图上永远消失了这片土地。风云狂啸,天地色变,银白色的雷霆游弋,轰向何恒身上,在距离其百丈之时,被一道横贯天地的太极图案挡住,阴阳二气交织下,绞杀泯灭。高空之中,全神注视着一切,银白的瞳孔里寒光迸射,轻轻抬出手掌,一根根由法理化作的丝线交织成网,笼罩向下方空洞的天地。能够抵抗法理的也唯有法理,或许法力、肉身到达一定层次也是另一个层次的事物,与法理相仿,但就目前而言,何恒以浑天宝鉴、一元经、都天神煞宝经等绝世功法修成的功力最多也只是让他在法相境的法理抹杀之下不至于瞬间被抹灭,但若是要真正想与全神这等法相级数的强者一战,唯一可以仪仗的就是他自身的天法领域太极天地。在外界,法理均为全神所掌控,只因她本身就是这天地法理的结合物与掌控者,但在周身百丈之中,何恒自身就是天意。古有大修行者,周身所在即是道场。这其实也是一种领域,如天法境界一般。以何恒现在之能,天法领域笼罩周身百丈,所覆盖之处的天意就会被他直接取代,法理也自是由他掌控,全神的法理在外是煌煌天意,而在他周身却也不过是外道而已,不为正统,难有威力。这就是天法领域的玄妙,即使何恒今日只能,对此之参悟也不过十之一二。天法十玄门,代表着的就是对自身天法领域的掌控力,而现在他只是第四玄门巅峰。他若是有朝一日能够达到天法第十玄门,那周身所在,就真为全能之神了。当然,天法领域与自身的修为也有很大关系,以何恒道胎境巅峰的修为,笼罩之地不过百丈,而若是洞真境的强者,却足以覆盖整个世界。那个级数的存在,周身所在就是凡夫俗子向往一生,凝聚元神之辈所要飞升的洞天福地。正是因为天法领域的玄妙与特殊,即使法相境也难以破开,所以全神只能另辟蹊径,以大神通,集合万般法理,实质为丝线,编织成巨网,欲将何恒镇压封印。“即使无法抹杀你的形神,但吾只要永久封印了你,也不怕出什么乱子!”全神低语间,绝美的面孔扭曲了起来,化为一张狰狞兽脸,张开血盆大口,吞食天地,瞬间把方圆千里之地的一切元气吸的一干二净。所谓量变引发质变,天地元气本身是一种能量,本质应该在天地组成根本的法理之下,但在玄门的宇宙观里,万事万物均是“”所化,元气也是“”的一种,当它的量到达一定高度时,自然会达到“”的层次,成为一种本源的法理,甚至有着更大潜力,达到“道”的高度。玄门修“”,梵门见“性”,魔门说“弦”,这些其实都是大道本质的一部分,超脱天地,若是领悟到一些,就是纯阳的境界了。全神自然不可能领悟到这些,但这并不妨碍她使用。凝聚方圆千里的元气,凝聚出一丝“”的力量,配合天地法理,坎离造化,镇压万法,唯我独尊!轰隆!地动山摇,天崩地裂,狂暴的声音带着惊天动地的大恐怖,万千法理交织的巨网在那丝“”之法理的覆盖下,竟化为一座巍峨巨山,全神立于山巅,压迫向下方。一人一山是为仙!“”是玄门的理论,而玄门以成仙为目标,此刻这巨山与人影的叠加也算得上相得益彰。天地轰鸣,震动整个神州大地,无数修者胆颤心惊的望向这里,说不清的恐惧。无数的凡人黑压压的一片跪倒在地,膜拜着天地,他们之中有着普通百姓,也有着一方霸主,王侯将相!但此时此刻,面对这可怕的异象,他们的尊严与生命何等渺小?惶恐充斥心头,畏惧的情绪挥洒,颤抖着身体,一切生灵尽在叩拜。唯有寥寥数人此刻还保持着指定。袁天罡摘下自己的面具,负手立在高山之巅,一双桀骜的眼神冷看天空,丑陋狰狞的面容透着傲然。凝望向西方方向时,他喃喃道:“天意如刀,但全神终究不是真正的天,更何况即使真正的天道之下亦是有着一线生机。一切均未定下,这一次能否成功就看你自己了……”巨山携带天地之威,狂风大啸,雷霆轰鸣,地裂天崩,灰尘遮住苍穹,日月昏暗无光,万事万物皆化灰灰。西游记里,如来佛祖以五行大道化为五指山,勾连天地,镇压了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后更驯化心猿,得斗战胜佛!而这一刻,全神仿佛那位如来佛祖,欲以“仙”镇压苍生,驯化为己身之牧羊,她为上帝,饲牧万灵。何恒又是否为那个孙猴子呢?答案是否定的。眼见苍茫虚空上,空洞一片,可怕的巨山笼罩而下。全神冰冷的面孔不带任何情绪,指掌翻动间,万事万物尽在其手中。茫茫天数不可逃,可你是真正的天,真正的道吗?“伪天!”低喝时,何恒眼里闪过一丝厉色与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