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最终结果和后怕(1 / 2)

现在正是上山下乡的高潮期,最近两年的工作,从上到下都要以此为核心。

下乡的知青刚到农村,难免有各方面的不适应,甚至和老乡们发生种种矛盾。

在这个阶段,这些都是小问题,不能因为这些小问题而影响了宏观政策的执行。

知青们刚刚下乡,都是一片红心,满怀激情,但这些雄心壮志很快就会在繁重的劳动和艰难的生活中消磨掉。

下乡的知青这么多,难免有一些人的品质不太好,偷鸡摸狗的事情便时有发生。

翟元伟和黄宁的所作所为是大河村的第一例,但放眼整个云桥公社,类似的事情早就已经发生过不知多少次了。

各村的知青偶尔也会有联系,翟元伟和黄宁是本地人,消息更加灵通一些,他们敢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是因为有很多前车之鉴,他们才有这样的胆量。

那些偷鸡摸狗的知青,只要不是经常干,偶尔做上那么一两次,很难被人抓到证据,老乡们闹一闹,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个别倒霉蛋,被人抓住了把柄,最差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赔钱了事。

也不是没有人想往大处闹一闹,但不用上面的领导出面,本村的干部就选择了捂盖子。

换个时间段,比如过上两年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处理的方法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做出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来,就算被判刑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在这个时期,知青和老乡们发生矛盾,明显和大潮流相悖,对于此类事情的处理,上面的指示精神是慎重处理此类事件。

一旦村里发生了这种情况,村干部多数时候都会选择大事化小,不可能上报。

翟元伟是个有脑子的人,正是因为了解这一点,才会死不承认。

他笃定村干部绝对不会上报,只要没有专业人员下来查案,老乡们不可能找到切实的证据。

哪怕所有人都猜测是他们两个偷了秦老三家的大黄狗,可只要他们两个不松口,那么村干部就拿他们两个没办法。

事实也确实如此,王支书一番震慑之后没有把二人吓到,这件事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村委会毕竟不是派出所,只能慢慢调查这件事,大家该上工还得去上工。

众人往外走的时候,熊军特意落后了几步。

大家不在一个生产队上工,走不到一块儿,也没有人注意这一点。

秦老三特别戳火,心情很差,明明猜到是两个知青宰了他家的大黄狗,可一时之间又没有明确的证据,这让他很是窝心。

他痛恨的是翟元伟和黄宁,但对熊军这个知青却是心存感激。

如果不是熊军主动站出来提供线索,他根本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

看到熊军和他走了个肩并肩,他感激的说道:“熊知青,今天多亏有你,如果不是你仗义执言,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家的大黄狗是被翟元伟和黄宁给杀了。”

“你不用感谢我,就算我不说,其他人也会说的。

我们知青里边就只有翟元伟和黄宁这两个坏种,其他人和他们两个都不是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