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番薯的意义重大,饥荒年间,番薯就是生命线。嬴翌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在这个时代,番薯通过红夷传入神州的时间不久。朝廷不是没想过推广,但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刚刚在神州大地上扎根的番薯,正处于适应环境的过程当中,远远没有达到后来的产量。
番薯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比橘、枳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原本的历史上,满清能养活几亿人,不是满清有多厉害,而是外来的高产作物,经过明末的适应期,在满清时期,绽放出了它们的光彩。
如果大明能够渡过这一劫难,嬴翌有理由相信,大明可以养活的人,会更多。
番薯等一批外来高产作物的意义,就在于此。
然而番薯这种作物,比起传统的五谷,除了在适应环境之后产量高之外,其他的没有可比性。
番薯吃多了,人就变得黄皮寡瘦的,就营养而言,远远比不上传统的五谷。
再则番薯的育种,跟稻、麦不同。它是通过块根发芽育种的。
嬴翌的元炁方案下的元器分支的民用元器,植物育种改造元器,是嬴翌的依仗,虽说如今并非传统意义上播种麦子的时节,但他可以通过元器的改造,使得麦子缩短生长周期,等等。
一座育种改造元器,一次性改造育种的麦子,一定比番薯多。
这才是嬴翌选择麦子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麦子久经考验,而番薯才刚刚落地生根。如果嬴翌要求六十万亩土地全部种植番薯,百姓大概不会那么乐意,会产生抵触。
虽然因为嬴翌带来的许多神奇,使郑允芝和孙秀才莫名有些信心,但难处还是很大。
孙秀才道:“主公,如果种植番薯,只需取苗扦插。而若种麦子,六十万亩地,所需的种子可不在少数。”
郑允芝颔首,表示赞同。
嬴翌笑着点了点头,现在这时节种植番薯很简单,譬如小王庄外的番薯地,只需要从中摘苗,然后扦插即可。又方便,又能大幅度的缩减成本。但这也正是被嬴翌否定的一个因素。
他要对作物进行改造,从种子开始最好。番薯此时并不符合要求。
他很理解孙秀才和郑允芝的想法——七月种番薯,也不是合适的时节。但只要能种下,能成活,茎叶就是一味饱腹的粮食。番薯的成活率比麦子更高,尤其在当前的气候环境下。
至于另一个担忧,嬴翌也理解。
六十万亩土地,全部种植麦子,按照惯例一亩地算十斤种子,种子都要六百万斤。
六百万斤啊!一百二十斤一石,就是五万石。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五万石小麦,现在能卖到十两银子一石。要五十万两银子。”郑允芝捻须正色道。
嬴翌道:“银子不是问题。银子不能吃,放在那儿有什么用?岳父大人,秀才,只要种子到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顿了顿,道:“眼下我们自己还能挤出多少麦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