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汉文呢?”
没见到小舅子许仙,李公甫好奇问道:“往常他都不是在家读书么?”
“他都没把心思放在读书上,还读什么书?”
许娇容将温热的茶水往茶几上一放,没好气道:“我见他这样下去不成,干脆遂了他的愿放他出去学医了!”
“不会吧?”
李公甫满脸惊讶,右手稳稳端着茶杯也不急着喝了,好奇反问:“娘子不是一向反对的么?”
心中,却很有些替小舅子许仙感到惋惜。
真要学医,去秦风武馆医部多好?
不仅能学到足够的医学知识,还能在学医的过程中,拿武馆受伤弟子练手,这样既能学知识又能加强实践经验的机会有多难得,傻子都想得清楚。
在正常的医馆当学徒,就算有许氏药铺的关系托底,也只能当牛作马慢慢熬,还得看师傅愿不愿意用心教导。
在秦风武馆就没这么多破事,不管是学武还是学医都有标准教材,可能没单独的师傅一对一知道效率高,却能学到足够宽泛和有用的医学知识。
李公甫又不是傻子,加上这么些年在衙门当差,看到提到的依稀事情,哪能不知道当学徒的苦,还有师傅教导时的一些猫腻?
当学徒能够学到的东西有限,起码师傅不会将所有的医术以及经验全部传授,丫的学徒又不是师傅的嫡系血脉亲人,凭什么教导全部的医术和经验?
至于说‘教全徒弟饿死师傅’这样的屁话,不过就是师傅们不愿将技艺全部传授的借口罢了,当不得真的。
在封建时代,就算有仙法武道这样的超凡力量,可技术水平摆在那里,生产生活的手段都相当原始落后。
大宋帝国境内,数量最多的还是依靠辛勤劳动,在土里刨食的农民。
读书人都是少数,至于拥有各种技艺传承的匠人,包括医匠在内,那更是少数中的少数了,需求量大得惊人。
只要手艺不差,到哪都能混得个温饱以上,甚至小康生活水平都没问题。
除非一城或者一地聚集了太多拥有同一种类的手艺人,不然随便在哪都能混得相当不错。
也正是因为如此,掌握了不错手艺的师傅们,这才将自家手艺看得比天重,什么传男不传女之类的家规不要太多。
以李公甫的眼界,哪能不知小舅子许仙若是到外头的医馆当学徒,不当牛作马三年都是轻的,想要学到真正的医术没个十年八年哪有可能?
当然,小舅子许仙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不看僧面看佛面,他李公甫好歹也是钱塘县赫赫有名的人物,不管是谁都得给几分面子,县城里的医馆大夫自然不会例外。
再加上许氏药铺在县城医药行当的名头,以及许家留存的几本医书,可能小舅子当牛作马的时间会缩短不少,但想要学成出师,没个五年别做梦了。
只是,小舅子许仙明显对武馆有偏见,不想去武馆学医,当初还把李公甫闹得面子有些挂不住,现在就是想帮也是不好开口了。
心思电转,瞬间想了这些有的没的,脸上却是没有丝毫外露。
他可是知晓,自家娘子一心想让小舅子读书上进,好进入官场光耀门楣。
不是李公甫瞧不起人,就小舅子许仙那软趴趴的性子,真进了官场除非一直混迹清水衙门,不然会死得很难看的。
当然心中想归这么想,他却是不会说出去的。
……
“哎,我也是没办法了!”
说起这个,许娇容脸色迅速由晴转阴,重重叹了口气无奈道:“眼见汉文不怎么愿意读书上进,他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再也不能拖延了!”
李公甫点了点头,小舅子许仙已经过了十六,放在寻常百姓之家,已经算是成年男丁,要为家里的生计出外打拼了。
小舅子许仙的情况虽然要好得多,不说李公甫并不介意小舅子住在家里,同时许家还有田亩和药铺这等营生,用不着早早出外打拼生计。
可年纪摆在那里,小舅子又不是富贵人家子弟,虽说生活无忧却还是平民百姓中的一份子,总得顾忌街坊邻居的物议才是。
不是谁都有一副宠辱不惊的平淡心态的,起码小舅子许仙不是这样的人。
若是不想以后活在街坊邻居的指点中,小舅子要么就继续窝在学堂读书,不管最后能不能读书上进,起码街坊邻居不说说什么,还会将小舅子当真正的读书人一般敬重。
可惜,小舅子没有这方面的心思,也在外人跟前流露过意思,继续窝在学堂就不是怎么好选择了。
最好的选择,小舅子到是有些眼光,学医也不错的。
“这不,我瞧汉文实在没心思放在读书上,寻摸了阵便想办法顺了他的心意,找了家医馆让他当学徒去了!”
许娇容无奈道:“汉文倒是高高兴兴去了,我这心里也算好过一些!”
“哪家医馆,拜的又是哪个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