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解缙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史馆门前,允熥乘坐的马车停下后,站在最前方的解缙跪下说道。“臣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其他官员、仆役也纷纷跪下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允熥从马车下来,笑着说道。“谢陛下隆恩!”众人又行了一礼,先后站起来。“陛下,昨日,所有校对之人已经完成了第五遍校对,未发现任何错漏之处。《大明大典》,已经编纂完毕。”解缙前一步走到允熥面前,高声说道。“好好好!”允熥笑道。“解卿。真是辛苦你了。朕也知晓,这么多部书籍,要全部编入大典内,还要去粗取精,校对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十分劳神费力。朕定会奖赏你的功劳。”允熥又对他说道。“臣一人万万做不下这许多事情,全赖同僚帮衬。”解缙忙道。“朕知晓。”允熥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转过头面对所有站在史馆门前的人,高声说道:“朕知晓,编纂大典,诸位爱卿也都出了一份力。正是你们勤勤恳恳、日夜不休的忙碌,你们在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笔耕不辍,才编纂完毕了这部书集。”“朕知晓,许多人为这部书集付出了许多。许多人都没空照看自己年迈的父母,没空教导自己年幼的孩子,只为了编纂这部书;朕还知晓,有些人因为日夜编书,身体衰弱,甚至呕血至死,叫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听到允熥这番话,在场的人群有人哭了起来。实际为朝廷编纂这部书集,得到的俸禄并不算多,在职官员更是没有额外的补贴,但大多数人都竭尽全力编纂书集,只因为自己人的身份,只因为这部书集会是前无古人的书集。不是有些人,而是大多数人都因为成年累月的校对、抄写,眼睛看不清了,腿脚不灵便了,甚至双手写废了。允熥的话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辛苦,不由得哭了出来。但随即,大多数人高兴起来。陛下说出这段话,代表着对他们的肯定,有陛下的肯定,他们的辛苦也值了。“陛下圣明!”众人又不由得的说道。“朕当然圣明,过一会儿,还要再做一件更圣明之事。”允熥小声嘀咕一句,对解缙说道:“陪朕进去看看这部大典。”“是,陛下。”解缙答应一声,又对垣等人行礼后,带领着允熥走进史馆,走进存放有大典书籍的房屋。“陛下,这部大典,收录了自先秦,下迄当今各种书籍八千余种,共计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七册,超过四亿字。初稿由人抄写而成,经校对后送大内经厂与国子监印刷,再由人校对。其包括经史子集、天、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书籍,编纂于内,……”解缙一边陪着允熥行走,一边介绍道。允熥看着两旁存放的书籍,没有说话。这部大典,当然是他仿效历史的《永乐大典》编纂的。大明内所有能够搜集到的书籍都编入其,涵盖了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集,而是一座华明史的金字塔。更为难得的是,即使没有他的吩咐,历史也没有朱棣的吩咐,解缙等人也没有擅自将戏曲、话本等‘下流’的内容拒之门外,而是全部收录其,采集了几乎所有珍贵的化资料,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历史,如果没有这部书集,很多古籍后世都将失传。包括《旧唐书》、《旧五代史》、《宋会要辑编》、《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后全部失传,直到满清为编纂《四库全书》,搜寻资料,才从《永乐大典》辑录出来,流传于世。这是华夏历史最全的一部书,也是世界古代史最伟大的一部书。这是伟大的光荣,不仅仅是属于皇帝的,也是属于明,属于民族的光荣!他又看向身旁正在解说的解缙。解缙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学家,一位杰出的才子,亲自核对并改正了一部分书籍,更以出色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保证了编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这部大典的编撰完毕功劳甚大。“解卿。”此时允熥已经走过了大半间屋子,忽然说道。“请陛下吩咐。”解缙又道。“你作为总裁,编纂完毕这部大典,功劳甚大,朕要奖赏你才好。这些书籍朕可以慢慢看。你吩咐所有参与编纂这部书集的人都过来,朕要当众奖赏。”“陛下,参与编纂这部书集之人甚多,史馆内站不下。”解缙心一喜,说道。“去外金水河。”允熥说道。史馆距离皇城不远,让他们走过去也容易。“是,臣遵旨。”解缙答应一声,亲自去传允熥的口谕。允熥并未在这里等候,而是又回过头看了这些书籍一眼,带着自己的儿子走出房屋,坐马车,来到外金水河附近。过了一会儿,人群逐渐走过来。外金水河也在皇城内,一般人没有腰牌不许入内,若不是允熥派出身边的小宦官与守门的侍卫说了一句,即使有解缙证明,侍卫也绝对不会放这么多人入皇城的。允熥也是因为附近实在找不到宽敞的地方只能让他们来这里。偶有办差的宦官经过此处,十分好的看过来:这到底是要做什么?等所有参与编纂之人都入了皇城,允熥大声说道:“汝等编纂大典有功,朕定要封赏。”“解卿,朕加封你为大典子爵,赐少师衔,升授光禄大夫,赏柱国勋。”“王景,……,汝等五位副总裁,加封五大夫爵,加授正奉大夫,赏正治卿勋。”“黄易等十八位编修,加封官大夫爵,升授奉政大夫,赏修正庶尹勋。”“……”“所有因编纂大典而亡者,追封大夫爵;子,加封簪褭爵。”“其余所有人等,为官者,考核定为或;百姓书吏,赏半年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