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新的策略(1 / 1)

最后的三国 风之清扬 1021 字 2022-12-08

当司马骏试图再起发起进攻的时候,并州那边传来了文鸯在平阳战败的消息,晋军两线作战,却是连番地遭遇败仗,司马骏心情很是不爽。当文鸯退守上党并向司马骏求援的时候,司马骏听从了解系之言,拒绝发兵救援,而让文鸯突围自救。安国之战留给司马骏的阴影非常地大,他十分地惧怕蜀军的伏击战,当解系分析说这很有可能是蜀军的一个圈套时,司马骏立刻就打了退堂鼓,他可不想再重蹈安国之战的覆辙。尽管司马骏也清楚,如果不发兵救援的话,文鸯很可能会遭到全军覆灭的下场,但如果去救援的话,司马骏又担心会掉入蜀军的包围圈,死道友不死贫道,自己的安危事大,别人的生死事小。反正文鸯悍勇无双,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来,也未尝不是没有可能的。于是乎,司马骏也就心安理得起来了,文鸯他就自求多福吧。连着几天,司马骏总觉得右眼皮直跳,俗话说的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还是左眼跳灾右眼跳财来着?司马骏自己也不确实,正准备找个人来问问,忽地中军前来报道:“启禀大王,副都督文鸯突围未果,战败落鸟岭,全军覆灭,文副都督自刎殉国。”司马骏闻言愕然,尽管他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震惊,八万人马,连同主将文鸯全军尽墨,这样的损失,确实是太大了,大的连司马骏都无力承担了。如果文鸯侥幸生还的话,那毫无疑问他将会为战败而负责,如今文鸯一死,就无人能替司马骏来背锅了,身为讨逆大都督,司马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安国战役的惨败已经让晋军损失不小了,此番文鸯兵团的全军覆灭,无疑是雪上加霜,当初号称三十万人马的晋军,折损已近半数,这样的损失累加起来,已经足以动摇晋军的根本了。关键是,司马骏根本就无法向司马炎来解释,进攻并州的策略,是他司马骏制定的,当初文鸯攻克上党进军平阳之时,司马骏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司马炎上书表功,独揽其功,如今文鸯战败,无疑是狠狠地打了司马骏的脸,他再想撇清和这件事的关系,已经是无人能信了。最可气的就是文鸯他不是死在乱军之中,也没有战败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殉国,人死不过头点地,一般谁都不会再去追究死人的责任,更何况文鸯是以这种最为壮烈的方式而死的,这无疑让文鸯的形象拨高了不少。“大王,听说文鸯战死了?”解系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去找司马骏。司马骏不置可否地点点头,他现在满脸子的想法,都是来如何应对司马炎的,自己麾下的军队蒙受如此重大的打击,司马骏可不认为司马炎就会这么轻易地就算了,如果司马炎降罪的话,不管他是不是皇叔,都是在劫难逃。“解将军,你来的正好,本王正发愁如何向陛下奏明此事,你给本王出个主意如何?”到了这个时候,司马骏不得不求助于解系。解系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大王可向陛下奏明,此番并州之战,全权由文鸯指挥,正是由于文鸯刚愎自用,自恃武勇,不听谏言,如今他战败而死,完全是咎由自取。”司马骏闻言,愁眉略展,不过他仍然带有一些忧虑地道:“先前文鸯被困壶关之时,曾派人同本王求援,本王未予理睬,如果有人在这件事大做文章,又该如何是好?”解系道:“大王多虑了,文鸯派信使前来,想让大王出兵,他欲固守壶关,大王已经明确地告知于他,壶关孤城不可守,他应该是弃城突围,大王已经承允派出人马接应于他。怎奈何文鸯不等接应,提前突围,正好中了蜀人的埋伏,战败身死,咎由自取,与大王何干?”解系说这番话的话时候,面不改色心不惊,振振有辞,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地就相信了他。但司马骏脸皮再厚,却也厚不过解系的,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明明是司马骏惧怕蜀人有埋伏拒绝出兵,但在解系的口中,却是黑白颠倒,将责任一鼓脑儿地推向了文鸯,反正人死不能复生,解系自然不怕他来当堂对质。司马骏思量再三,觉得这些还是不能写进奏章里,毕竟司马炎可不是昏庸无能的皇帝,写得太假了反倒会让他有所怀疑,倒时候还真不好再收场了。解系又道:“既然大王不想如此写,那道不如摆出一付高姿态,主动地承担这场战败的责任,大王可以这样来写,虽然文鸯一意孤行,但大王几次劝谏,要他小心谨慎,谨防蜀人的诡计,只可惜鞭长莫及,无能无力,虽罪在文鸯,然而大王亦是难辞其咎,大王可以向陛下请求辞去讨逆大都督之职。”司马骏吓了一跳,他可不想因为此时丢官罢职,好不容易才混到领军主帅的这个位置,如果一撸到底的话,司马骏也只能是回洛阳过混吃等死的了,这几乎是让司马骏无不接受的结果。“你让本王辞职?这……”解系微微一笑道:“如今朝中四面楚歌,正是用人之际,这讨逆大都督之职,又可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大王只需将姿态摆出,相信陛下也不敢轻易的允准,大王依然还是讨逆大都督的不二人选。”司马骏苦笑一声,道:“安国一败,并州二败,皆是损失惨重,如果真没有再拿得出手的战绩,跫怕这大都督的位置不保了。”解系道:“这有何难,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这次败了,下次赢回来,亦不失为英雄也。”“本王现在可是一胜难求啊。”司马骏摇头道。解系微笑道:“末将倒是有一计,可破蜀军。”司马骏闻言大喜,连忙地道:“愿闻其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