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禁书(下)(1 / 1)

醉枕香江 忧郁的青蛙 2114 字 2023-10-14

董千里是金镛时代就留下来的元老,林宥伦接手《明报》之后也给与董千里充分的信任,甚至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他在《明报》的地位都不为过。.董千里也确实没有辜负金镛和林宥伦前后两位老板的信任,将《明报》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一点当然也体现出金镛和邵毅夫的区别,金镛将《明报》集团转给林宥伦,是将一份事业交到他手上,留下的人手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而邵毅夫将无线出售给林宥伦只能算是一次正常的商业行为,所以林宥伦接手后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完全掌控整个公司。林宥伦平时很少主动过问《明报》方面的事务,董千里也知道林宥伦诸事繁忙,所以不是遇到特殊情况,他一般都不会将事情推到林宥伦这边。正因为如此,林宥伦才对董千里带来的这位大陆作者感到好奇,他记得董千里上一次因为出版方面的事情找上他,还是因为市面上出现了一本打着《昆仑》名号的伪作,最后这件事居然追查到了还未成名的黄易头上。林宥伦没有追究黄易写《昆仑》伪作的行为,这让黄易十分感激,如今他出版的所有小说都是《明报》集团出版社负责发行,不得不说就有当年林宥伦结下的“善缘”在里面。有黄易的例子在前,这一次林宥伦对董千里带来的那位大陆作者自然也充满了期待。——林宥伦还没有到公司,董千里已经带着那位大陆作者提前等在了那边,所以林宥伦还没有进办公室就见到了来人——一个带着眼镜,留着寸头,长相略显忠厚的中年男子。尽管没有和自己印象中所熟知的任何一个大陆知名作家对上号,但林宥伦却没有丝毫轻视对方的意思,有一句话叫做人不可貌相,用在作家这个圈子里特别合适。很多其貌不扬的家伙,说出他写过的作品,甚至可能会吓人一跳。“还没有请教这位先生的尊姓大名。”握手之后,对方大概是因为紧张所以忘了自我介绍,所以林宥伦只要主动问起这事。“免贵姓张,张晓波!”林宥伦表面上不动声色的微笑颔首,心中却升起了一丝疑惑。这个名字听起来毫无印象,难道真是一个无名小卒?按下心头的疑惑,林宥伦伸手请张晓波和董千里进办公室,同时吩咐林智玲准备三杯咖啡。“清茶就好了,咖啡这东西我喝不太习惯。”张晓波扶了扶眼镜,说出一句让林宥伦有些意外的话。在这种彼此都很陌生的见面氛围下,一般都是客随主便的,而对方居然这么直接地提出来,心眼小一点的人可能都会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尊重。当然林宥伦不是这样的人,而且他也知道很多作家都不能以常理来对待,只要有真才实学,姓格“疏狂”一点也不是难以让人接受。张晓波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倒是董千里有些担心地看着林宥伦,见他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这才放下心来。“那就给张先生准备一杯清茶好了。”林宥伦转头对林智玲吩咐了一句,微笑着请两人进了办公室。主客落座之后,董千里立刻就向林宥伦介绍起张晓波的来历。“张先生是80年代大陆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海‘城市诗派’的旗手,曾经写过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原来张先生是一位诗人,失敬失敬!”林宥伦端着咖啡,笑着对张晓波点点头。大陆80年代确实出了不少诗人,不过真正让人记住名字的却不多,林宥伦比较熟悉的是海子和顾城那几个人,至于张晓波和“城市诗派”他都还是第一次听说。“不敢当,80年代那时候我确实立志做一个诗人,不过现在我却只想做一个像林先生您这样带有文化气质的商人。”张晓波说话不紧不慢,并没有一般文人那种桀骜,这倒是很符合他对自己身份的定位。董千里跟着补充了一句:“张先生现在是一位书商。”林宥伦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他都没有听过张晓波的名字,原来这人已经转行做出版了。“在我那个时代,一些优秀的诗人和小说家,穷尽毕生之经历,只不过是为了无限接近文学的真理,而我不是,我竭尽所能地努力,似乎只是为了离真理更远,或者说在我的小说中,我已经把真理扭曲得近乎青面獠牙,所以有人说我荒诞,更把我称作是‘中国的卡夫卡’,其实我和卡夫卡是截然不同的,卡夫卡的荒诞是为了接近那预设中的真理,而为了‘深知’和‘穷尽’;而我全部的努力都是为了摧毁自己最初预设的真理,是在深陷中远离。”张晓波在说起这个话题时候有些自嘲的意味,不被主流所认可,也正是他选择转行做出版的原因之一。“这是我参与编撰的一本书,在大陆那边出版遇到了一些阻力,所以我想先在香港这边发行试试看。”张晓波说着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书稿,双手递给林宥伦面前。在来香港之前,张晓波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合作目标应该要符合那些条件——在香港要有足够的影响力,同时对大陆也不带太多偏见,这些条件就只有林宥伦名下的《明报》集团完全符合。一开始接触张晓波这份书稿的只是《明报》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因为被其中的很多惊世之语所吸引,书稿很快被送到了董千里手上。董千里对这份书稿里提到的一些激进的观点并不是很认同,但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把张晓波和书稿一起带来,让林宥伦来做决定。“这是一份诗歌集?”林宥伦并不知道这些,从张晓波的身份下意识地就想到这种可能,但张晓波却摇了摇头。“不是诗歌集,而是一本评论政治的杂文集。”诗歌和政治在林宥伦看来根本就是两个向度的东西,张晓波如果说这是一本通俗小说,甚至养生保健食谱这一类的工具书林宥伦都不会有现在这么惊讶。张晓波一个诗人出身的人,却偏偏写了一部评论政治的著述,这多少给林宥伦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当然人是董千里推荐过来的,林宥伦当然不会就这样轻易的下结论,所以他翻开了那份书稿,引入眼帘的标题却让他愣住了。《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这标题怎么看着这么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样。林宥伦并不知道,他这么一皱眉,却给张晓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张晓波很清楚他这本书里写的是什么,也清楚对于林宥伦如果出版这本书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心里对这趟香港之行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把握的。就在张晓波惊疑不定的时候,林宥伦却已经想起了这本书的出处,因为在他印象中,《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只是这本书的一个副标题,这本书还应该有一个更出名的主标题。带着这样的认识,林宥伦继续往下看去,很快就印证了心中的猜测。大约十多分钟后,林宥伦合上了手里的书稿。张晓波见状,心想着完了,林宥伦才看了这么一会儿就停下来,显然对出版这本书不会有态度的兴趣。但是林宥伦的反应却出乎了张晓波的意料。“张先生,你这份书稿很有意思,给我两天时间,我会把它认真的看完,届时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事情陡然之间峰回路转,张晓波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虽然林宥伦没有立刻就答应,不过看他的态度,至少让张晓波看到了几分希望。从林宥伦办公室离开的张晓波,心情带着一点点小激动,但是留在办公室里的董千里却显得有些担忧。张晓波一离开,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林先生,你真打算出版这本书?”“董老觉得这书写得不行?”“有些观点是不错,但是太过激进了,而且险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占了上风,对问题缺乏一些理姓的认识和思考,而且……”董千里看了林宥伦一眼,见他没有任何表态,这才放心地继续说道:“这样一本带着浓烈民族主义色彩的书,在香港实际上是不会受欢迎的,因为港人现在连对大陆的归属感都还没有找到,更不要提对种种偏激的民族主义产生共鸣,而且香港之所以能有现在的经济成就,所走的外向型发展模式正是书中大力批判的,出版这样一本书,市场前景黯淡都是次要,关键是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作为《明报》主编,董千里对林宥伦的政治立场是很清楚的,这本书经由林宥伦的手在香港出版,大陆政斧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真的很难说,弄不好还会影响到林宥伦苦心经营的上层关系。另一方面,这本书在香港出版,肯定会带来不小的争议,偏偏林宥伦又树大招风,所以这种事最后肯定会扯到他的头上。单凭这两个观点,就足以让董千里反对这本书的出版,而要是林宥伦告诉他,这本书以后在大陆出版曾创造销售记录,但是此后却一度被禁,估计董千里会更加的反对。“董老不比担心,这件事我有自己的考虑,书稿就先留我这里,两天后我会亲自去和张晓波谈。”林宥伦的决定并没有出乎董千里的意料,因为从林宥伦留下张晓波书稿的那一刻,董千里就有预感这个结果,但真正得知林宥伦的决定,他还是有些无奈。董千里很清楚林宥伦的姓格,所以他没有再劝,不过走的时候他却找到了林智玲,单独和她聊了一会儿。林智玲推门进来的时候,林宥伦正在看张晓波留下的那份书稿,头也没抬就问:“董老已经走了?”林智玲表情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劝一劝林宥伦。“我觉得董老的担心不无道理,你还是应该认真考虑一下的。”林宥伦抬起头看了林智玲一眼,“刚才董老都和你说了?”林智玲点点头,这般这本书在她看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弄不好还会影响到和大陆中央政斧的关系,她实在想不出林宥伦有什么必要要去做这件事。“我出版这本书,并不代表我同意上面的观点。”林宥伦才说了一句,就立刻遭到了林智玲的反驳。“但是别人不会这么看,他们只会觉得你很赞同这本书上的观点,所以才会去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关心我了?”林宥伦嘴里突然冒出这么一句题外话,气得林智玲直跺脚。“你少自作多情,我是担心你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我要再找一份比现在待遇更好的工作会比较困难,仅此而已!”“真的?”林宥伦盯着林智玲的脸看了两秒,见对方没有任何的表情回应,这才无奈地耸耸肩。“好吧,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我知道出版这本书肯定会带来一些争议,虽然大部分是针对这本书的内容,但少部分也可能指向我,而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然我就没有理由去做下面的一件事。”“下面的事?”林智玲满是疑惑地看着林宥伦,不过却没有从他那里得到想要的答案。“这件事暂时保密,对了,等到下午你联系一下张晓波,和他约一下明天见面的时间,同时也转告他,这本书我可以帮他出版,不过书的名字要改一下。”“改书名?”林智玲一脸不解。“现在这个书名太直接了,而且也不够吸引眼球。”林宥伦的回答让林智玲有些无语,这又不是小说,难道林宥伦还指望它能卖出几十万册?当然怀疑归怀疑,出于下午和张晓波联系的需要,林智玲还是问了一句:“什么名字?”“《中国可以说不》!”——《中国可以说不》是争议很大的一本书,但是不能否认它当年出版的时候真的引起很大轰动,当然对这类书感兴趣的朋友,我更推荐《奇迹的黄昏》,作者是袁剑老师。这本书在大陆一直没有能够出版,不过网上是找得到的,而且袁剑老师的老婆大家估计不会陌生,就是《非诚勿扰》里面的黄菡。(未完待续。)〖〗百度搜索“37zw”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