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圣上遣人送来的赈济粮在延定主导下,有条不絮地在粥铺分发了下去。与此同时,粮仓的事情,因着梁伯秋提供的账簿,延定查起案来也便愈发的便捷。
整个粮仓的账目实则问题不止一两点,除了粮的出入库数目不对以外,甚至于以往几年粮仓多次施粥、救济的具体数额都对不上。
所谓积少成多,这账目越久,也便越是难理清,到最后也便是一本糊涂账。按照梁伯秋的说法,先前几位管粮仓的大人,恐怕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诸如这账目上写的入库米十袋,实则最后真正入库的也就只有一半都不到,余下的不过是往麻袋里掺些石子滥竽充数。只要不当众点验,不过面上看着,大致能过得去也便算了。
至于这被偷梁换柱的米,多半是被曹、董两家,还有几位粮仓的大人给私下瓜分掉了。这还没算上孝敬知县、太守的那些好处来。
有时候朝廷逼得紧了,这粮仓米数交不出来,这帮硕鼠就心照不宣的将压力干脆转到一些佃农和小地主的身上。
因而江南地区的米价也时常不稳定,有时候甚至没闹天灾,都会有飞涨的时候。朝廷问起,他们便一口咬定是天灾,前几任钦差来的时候,还煞有其事地弄了几只蝗虫来充数。
这自古以来,蝗灾也是常见。钦差到了地里,也不好说这儿无虫害。再加上地方的勾结,甚至通到了京师里头,纵然前头的几位钦差想要查,也是什么都查不明白。
这些七弯八拐的门道,还是延定多番走访查探才明白了个四五六。暗地里,那粮仓的脏事儿就更多了。
梁伯秋这样的清廉之人还是少数,这粮仓看守的小厮,说不准都能拿几份孝敬的赏钱来。因而这粮仓虽然早就空了,实则却又是外头人人都艳羡的肥差。
而这世上的事情,就是无巧不成书。在梁伯秋被延定秘密送往京师的途中,又巧遇了这些到处避祸的打更人。
这打更人在粮仓纵火案那一日,恰巧在附近经过,因而目击了整件事情。他收了董、曹两家的好处,原本想着远走他乡也能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