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童虽然也做了几年官,但跟这类老狐狸周旋的经验还是太少,进了乡试办没多久,便已经被对方盘出了不少信息。
像白乐童这种年纪的官员会被派到外地执行这种重要任务,原因无非两种,一是能力极强,在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在陌生环境中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另一种可能便是此人拥有深厚的背景,足以能够在海外代表执委会的权威。
要试出白乐童属于哪一种情况并不难,老狐狸们只要请示为由,与他探讨一些科举考试相关的事宜,便很容易试探出白乐童的专业能力了。
这些手段对于白乐童来说是防不胜防,所以一场探讨下来,他也不免就被人家试出了深浅。众人将他当作来杭州镀金的权贵子弟,对他的态度恭敬有余,但却没人真将他视作此次乡试的主考官,在讨论某些关键问题时就不免有些敷衍了。
而白乐童虽然察觉到了这些微妙的细节,但他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县官不如现管,他虽然是三亚派来杭州的特使,但石迪文目前还没有给他任命本地的职务。也就是说他对于“乡试办”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外人,就算他想指手划脚,也没人会听他指挥。
此时距离八月的考试之期还有些时日,最终要使用的考试题目也还未确定,白乐童看了乡试办这些人之前准备的题库,发现其中还是有不少问题。
传统科举考试都会有很多题目是取材于四书五经,引用其中的句子,要求考生写八股文申论,亦或是命题作诗等。而海汉的考试制度则更偏向于实用性,考题大多都与基层官员将会接触到的实际工作有关。从乡试办目前准备的题库来看,题目显然更偏向于传统的科举,缺乏行政事务相关的内容。
白乐童当然也向乡试办的人员提出了这个疑虑,不过对方的回应是考虑到本省生员对海汉制度所知有限,如果考题的风格转换太大,恐怕会影响到乡试的人才选拔效果。
但白乐童也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人,既然肩负使命,就不会甘于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当个看客。他向乡试办提出,必须加大史论、策论部分的考题比例,并且要加入命题行政公文的考试内容。而这些考题改动还必须要结合海汉的制度,要求考生在申论中表现出对新朝代新制度的理解和打算。
可问题在于乡试办的这些人几乎都是前明遗老,哪里拿得出来海汉风格的考题方案,而且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他们也不太愿意全盘接受白乐童这么个年轻人的意见。于是谈来谈去,直到白乐童离开乡试办的时候,双方也没有达成一个明确的合作意向。
白乐童当然也明白其中原因,在杭州这地方办差,仅有执委会的任命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到石迪文和东海大区管委会的明确支持才行。(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