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首重水运(1 / 2)

1942风起南洋 潜水老猿 1754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这是未来的发展标准。五年之内不会推广,只是系统研究。”没等俞大为旁敲测问,在第二天的研讨会上,李衡就主动给他做了解释,“从现在起的五年之内,我们对铁路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米轨铁路系统,准备好未来的发展改造和升级。”

宽轨计划确实费钱又费力,短时间内实现不了,李衡也不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顾现实。

现实中,东南亚的米轨已经不少了,暂时可以保障各大城市之间的铁路联系和运输。而华人现在的生活范围和控制区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城市和沿路的城镇中,很少深入乡村。在现有条件和利用率的基础上,铁路的压力并不算大,短时间内已经没必要修筑更多的铁路,只需要统一调整为1067毫米米轨,完善现有体系即可。

无论是重新制定新标准,还是培养人才,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打基础。李衡很现实的提了一个五年过渡期。

“不说别的,宽轨新标准对钢筋水泥的需要都很大,这些只靠买是不现实的,要产量提高,差不多需要整个工业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这些都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李衡很清醒,这个五年过渡期也只是一个开始,从零到完成整个宽轨体系,即便是理想状态下,也差不多需要一两代人的付出。

俞大为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他是很好的执行者,或许他还没有看明白宽轨的众多优点,却并不会轻易反对上级的观点,何况是三巨头统一了的观点。他明白君臣之道,却不打算当诤臣,就算有异议,也至少有五年时间来潜移默化地让上边来改变初衷。

至少五年内的铁路发展规划不影响整个国家的运转,何况铁路在先锋军要发展的运输体系中,并不算最主要的。

排在先锋军交通运输第一位的是水运。

东南亚平原地区比江南水乡还要水乡。大大小小的密布河流让铁路和公路建设为体系的成本很高,但水运却天然成了延伸沟通到各处的网络体系。

先锋军在和日本开战的时候,后勤大部分是靠水运解决的,只是一条中上游半通航的湄公河就已经让先锋军在万象站稳了脚跟,进而攻略泰国和周围地区。

攻略缅甸时,在日本人控制铁路时,也是缅甸伊洛瓦底江的航运让先锋军得以顺利的从北向南一路打到了海边。

而越南和马来亚的稳定虽然内河水运的作用小一些,但沿海的海运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先锋军排名第一位的水运规划除了内河航运,还有沿海运输。

连接华夏、日本等地区的近海运输,需要考虑英法的威胁,主要还是借助美国人,去欧洲和美国的远洋运输更是全指望美国人了。

正是考虑到了接下来英法的攻击和破袭,沿海运输也暂时没法作为重点来扶持,只能把重点倾向内河水运。

“就算英法封锁了海洋,内河水运也能保障国内大规模物资运输的畅通。”俞大为也明白水运的作用。铁路牵扯工业方面较多,内河水运却略差一些。不需要钢铁,延续了上千年的木船甚至是竹排就足以维持内河水运的畅通。

“不论是木船还是铁船,我们的内河水运船只都需要标准化。这样更方便制造、维护和管理。”李衡在交通规划上特地提到了这一点。

“大善!”一想到美国在二战中全面爆发的自由轮,也就知道了标准化的好处,俞大为心中也为之点赞。

“只是这牵连甚广,需徐徐图之。”这标准化肯定要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尤其对现有船只的影响最大,牵扯到大量的普通民众,很容易激起民变,他不由谨慎提议道。

“不会强制执行,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多管齐下,就足矣。”李衡不由笑道。

赵易已经给他讲过了,如今他又转述给俞大为:“我们会把船只详细分为鼓励型、限制型和淘汰型。然后用减免税费的方式鼓励标准化船只,同样用税费的方式限制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船只,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强制淘汰其中一部分严重落伍的。”

“还是经济手段好。”俞大为微微点头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