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一土盖天(1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2325 字 5个月前

范纯仁看着王巨,王巨笑盈盈的。

我,我,我……

突然醒悟过来的范纯仁这一刻很悲催。

范纯仁只好说:“太保,以和为贵吧。”

不过他心中也在纳闷儿,王巨以前说那些,还说了其他的,不是吕夷简软弱,就算软弱,也不能全怪吕夷简。

当时西北不是无将,有将,张亢打了几次大胜仗后,冷处理了。

种世衡放在边境,一直无用武之地,只使了一次反间计。

好水川之战时,狄青搁在泾州憋闷气了。

更不是无兵,看看好水川与三川口宋朝兵士表现吧,特别是好水川,所有人都战死了,有几个士兵投降!

整个宋朝笼罩在军中有一范有一韩之下了,事实上……

在这几个君子光辉笼罩下,似乎宋朝无兵无将,屡战屡败,这种情况下,吕夷简如何能强硬得起来?

赵顼听了这深层次分析后,不停地唏嘘。

但也说明了王巨的理智,现在范纯仁为二号首相,知道得更多。

王巨不是害怕辽国,但他的想法是最好不要招惹辽国,才能顺利又轻松地拿下西夏。拿下西夏后,宋朝不用两面开战,一旦恢复过来,那么再也不用畏惧辽国了。

不过在这之前,也不能软弱,越是软弱,辽国反而以为宋朝好欺负,可也不能太过强硬,太过强硬了,辽国也有血性的,则会有意外发生,所以王巨虽然暗中做了许多布置,比如前线换了许多能打的将领布防,还有高丽辽东那边的计谋,不过明面上做了许多兼让,比如这个杂粮。

但王巨今天表现有些强硬了,过份强硬了。

可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当着两国使者的面,范纯仁又不好问出来。

“以和为贵吧,呵呵,那就以和为贵吧。”王巨说了一句,坐下,再也没有说话,这让范纯仁更加郁闷。

……

几个宰相陆续来到延和殿便殿,也就是赵顼时常召集少数大臣议事的地方。

不过时间有点儿不对,这才是大年初八呢。

他们进了殿,看到了一个人,那就是王巨。

“诸卿,坐。”赵顼道。

大伙陆续坐下,赵顼用眼光向王巨示意。

王巨站了起来,道:“陛下,诸公,去年我带着殿下出去,被百姓发现,引来许多弹劾,按照制度这是不对的,但我出发点却是不错。”

他将那天的来龙去脉又说了一遍,当然,那天王巨不是想赵佣提拨载培一个“大将军”,而是通过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赵佣梦想越大,想实现的难度也就有多大,这只是一个大将军呢,如果想做一个好皇帝,得要付出多少努力?

但王巨说的不是这个,说完后王巨道:“其实胸怀大志的另一个词则是好高骛远,知足常乐的另一词则是不思进取……不过两者却是不同的。就象我如果怕麻烦,呆在彼岸不回来,那不叫知足常乐,而叫不思进取。或如赵括,认为他的才华胜过了廉颇,那则是好高骛远。”

后面的王巨说得有些傲气,不过凭借他如今的作为,也没有人排斥。

“区别就是在必须认清楚自己的才能,然后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低下者安守本位,这才是真正的知足常乐。才华横溢者,又恰逢明主,那就要主动展示才华,这才是真正的胸怀大志。”

“问题是想认清楚别人很难很难,即便有诸葛亮的才能,还用错了马谡。但认清自己比认清别人更难!”

“人是如此了,放在国家上,身在局内,想认清国家的长处与短处,会更加的困难。”

“知己知彼?”范纯仁问。

“差不多吧,实际上大道万千,殊途同归,不管什么家什么教,发展到最后,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儒家中的真正中庸,易经里的爻变,道家太极图的鱼点,所讲述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得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否则随着环境与时间的发展,再好的法令,都会恶化。不过这个因时调节,很难很难,还是用诸葛亮来比喻,他一次次的北伐,都没有成功,也是没有完全认清魏蜀两国实力的一种表现。自古以来,能做到真正认清国家的情况,并没有多少大臣,这些人都成了千古良臣。”

还是有的,就象张良,建议刘邦约法三章。

诸葛亮隆中对也算上半个。

朱升向朱元璋提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但这样的大臣太少太少了。

“这才是第一道难关,下面还有一道更难的关卡,那就是认清了,如何却矫正!”

“陛下,诸公,我曾不自量力地思考过我朝的长处短处,长处就是富裕,安定,短处有三。最大的短处就是军事,尽管拿下大理、交趾与河湟,接下来还有西夏,但不能做常例,因为这几国与我朝远不能与我朝相比,只要用对了策略,就可以拿下。但与同等力量的辽国,臣则没有多大把握。如果换成汉唐时呢?”

“难道我朝将士不英勇吗?难道我朝后勤跟不上来吗?难道我朝器甲不精良吗?难道我朝人烟稀少,缺少兵源吗?不是!或者说缺马,但这个问题也将要解决!真正的原因是矫枉过正了。”

“祖宗很英明,开创了一种制度,它叫军政分开制,自此以后,不会再有军阀乱政篡国的情况了。然而这种制度是指让文臣主管经济与政务,而非是让文臣掌兵,领兵作战。且看太祖太宗时,主将有几个文臣。这才是岐沟关惨败后,我朝没有衰落,反而多次击退辽国的真相!”

“但是现在呢,不但如此,只要立下战功者,立即被士大夫反覆污蔑,从狄青开始,到王韶,再到我。就算兔死狐悲吧,兔子还没有死呢!”

“其实只要政务与经济掌控在文臣手中,武将用什么来乱政篡国?术有专攻,古今往来,出过多少儒将?”

“太保,五路伐夏都是武将。”李清臣道。

“李公,谁是主将!”王巨喝问。

主将,高遵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