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王(1 / 2)

不朽 都广建木 4014 字 2023-01-0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叛军打到薪火台下时王正在看孙子练剑。

王孙诵今年已十六岁,去岁束发,再过四年便可加冠成年。

因着饮食好又在王的要求下自幼接受严苛的贵族军事训练,十六岁的少年已长得格外挺拔,身长六尺,芝兰玉树,如玉如磋,一手剑术舞得甚为精妙。

王看了会便忍不住叹了口气。

王孙诵将剑术舞完,收剑归鞘,从头到尾无一丝不合乎礼。

王愈发沉默。

王孙诵走到王身边坐下,这才问:“阿翁,怎么了?”

王道:“我只是想到了辛筝,她已经加冠了。”

按着人族的传统,冠礼是可以提前的,父母死了,为了支撑门户,孩子都会提前冠礼,亦或是做了什么事提前获得了爵位与官职,也会提前加冠,表示已经成年,可以参与政务了。

不止辛筝,君离、阳生等小辈人也都加冠了,个个都很出色,只是比起辛筝不免黯淡了些。

不管是谁和辛筝生在同一时代都不免如此遭遇。

王孙诵嘴角抽了抽:“辛筝的冠礼....”

辛筝的冠礼他是真的不想说什么。

辛筝的冠礼一共两次,第一次是她自己搞的,具体什么情况不得而知,但了解她的人都很怀疑这位是不是自己将冠给戴上就算冠礼完成了。

第二次....疫情的事结束了,王也想弄点好事冲冲晦气,但自己近来又没什么红事,正好想起了辛筝那几乎不被人知道的第一次冠礼,想为辛筝办第二次,办个更正式的,由王亲自为辛筝加冠。

人王加冠的冠礼,哪怕是如今王权不如白帝时,也是堪称举世无双的殊荣,除非将巫女找来加冠,否则不存在能与之媲美的。

辛筝自然不可能拒绝王,但她有新的花样,那是王孙诵见过的最省钱也不守礼的管理,怎么省事怎么来,不到半天就完成了。尽管王表示很轻松,正常的嘉礼不折腾一整天根本没完,解脱的时候人也离累瘫不远了。

但到底是王,礼乐体系终究还是帝国的根基,王哪怕心里觉得很轻松,也不得不口头上表示敲打。

辛筝从善如流的接受了。

接受是接受,但王孙诵完全没看出辛筝有什么诚意,也不可能让辛筝再搞第三次冠礼验明心迹。

经此一事,王孙诵对辛筝的观感也更差了。

就是因为辛筝这样不守礼的人多了,这天下才会礼崩乐坏。

王道:“她凭能力自己的行了冠礼,而你年长于她,却仍未冠礼。”

虽然王也不是不能为王孙诵提前加冠,但那不合规矩也没必要。

哪怕已经补强求王孙诵有出息,反正也已经想好了以后怎么安排王孙诵,让这唯一的孙子能够一生衣食无忧,安享富贵,但瞅瞅辛筝,王还是忍不住觉得酸。

辛襄子咋就这么会生呢?

王孙诵道:“冷血之徒,疫情肆虐,竟还卖假药。”

疫情肆虐时一丸能救命的神药别提多重要了,有万金求药的,自然也有想将药方弄到手自己卖药赚钱的。

辛筝也清楚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翻出来,因而偷偷将药方献给了王,并详细说明了副作用:除非染上了疫疾不吃就是死,不然不确定自己剩下的寿命是否超过二十年的前提下别乱嗑药,把命给磕没了的概率很大。

这副作用太坑了,王最终只是提供了辛筝庇护,让辛筝没被翻出来。

王道:“那也不是假药,它的确能救人。”

就是赌博性质比较重,非死即活,即便是活也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哪怕是贵族的寿命普遍比较长,也没几个二十年能拿来赌命。

“损二十载寿命。”王孙诵无语道。“太过伤天害理。”

王不这么认为。“没人强迫他们吃,而且,你可知辛筝卖药为我赚了多少钱?”

王孙诵沉默。

王忽然觉得王孙诵古板守礼的性格也挺好的,至少可以置身事外,又有封地和爵位,只要不作死,总归能平平安安的。接受不了现实,又狠不下心更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都不做反倒是最合适的,做点什么只会做多错多。

正在这时有侍卫来报国人暴/动,正在攻打薪火台。

王孙诵惊讶了。

国人暴/动这种事在蒲阪发生过很多次,但最近一次距今也有好几十年了,他根本没出生,国人暴/动于他而言无疑是遥远的,从未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能赶上一次。

王却是很冷静的询问战况如何。

战况....还不算太差。

从收没私田起王便一直防着国人暴/动,将薪火台的防卫抓得更严了,但有些先天问题委实是解决不了。

薪火台的禁卫遴选标准很严,首先,身价得清白,至少也得是庶人,最早的时候最低标准是士的子嗣,现任王继位后废了很大力气才得以降低标准,哪怕没有血统,只要是庶人,也可以有资格。

其次,身材至少得五尺七,而想生得这么高,长身体时必然要进食很多肉食,而这年头能吃上肉的普遍为贵族,哪怕是氓庶地主也多是逢年过节才吃肉。

再次,五官必须端正,不然看了伤眼。

最后,必须精通武技,步射车都得会。

按着这标准,能符合条件的哪怕不是贵族也必当与贵族有关系。

而王畿之地最盘根错节,也最多人口的便是本地贵族,前不久括地的受害者。

因而不少禁卫倒戈了,偷偷打开了一道城门。

幸而蒲阪是帝都,天下贵族与游士都会往这里汇聚,加之王的提防,禁卫中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各占一半,而后者也不是所有人都想陪着造反。

虽失了一道城门,但薪火台并非只是一座高台,黄帝最初只修建了一座高台,在高台之上筑城,但后来的人王又陆陆续续修建了两座高台,筑城,再将三座高台连接,三城共同组成了如今的薪火台万重宫阙。

这样的设计也让薪火台不会在城门失守后马上就沦陷,可以通过封锁高台之间的连接而构建新的防线,因而禁卫反应过来后还是将叛军给挡住了。

却也只是暂时的。

造反的是本地人,禁卫中本地人口占一半,哪怕不是所有本地人都想造反,但这个节骨眼上也不免将禁卫中原本就存在的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矛盾激化。

能守多久是个问题。

王让寺人去取了自己与王孙诵的甲胄为爷孙俩穿上。

穿上甲胄后王便带着王孙诵赶往内城门处,路上的时候还不忘了考考孙子。

“诵儿觉得,他们攻进来了,你我爷孙俩会如何?”

王孙诵坚定的道:“他们不会攻进来,孙儿定会誓死守卫阿翁。”

王笑。“我不需要。”

王孙诵惊讶的看着王。

王道:“若台城被攻陷,你便独自去逃命,他们不会杀你,帝国的传统,除非王无嗣,否则不得绝王之宗庙。”

人王的位置本就是高危职位,还不搞世袭,自然要从别的方面补偿。

除非王犯了必须族诛的不可赦大罪,必须叛族,不然不能让王绝嗣。

最初的本意是让历代人王在王位上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放手施为,不过不管到了后来则是成了王的子孙生而尊贵的证明。

但不管怎样,这项制度都保障了帝国千年来不管多少王死于非命,多少王声色犬马沉溺酒色不管事放纵帝国走向衰败,都没哪个王彻底绝了嗣。

最佳例子还是扶风之乱,整个扶风氏族被屠杀,但为了这条规矩,白帝不得不保下了扶风氏的两个遗孤,令黄帝不至于断了血食。

王的子孙并不少,但合法的,有资格在他死后祭祀他的只剩下了王孙诵这一个,若还有别的合法子孙存在,王孙诵的生命就很难说了,但只有他一个选择,不管是多恨王的人,只要不想成为众矢之的都不敢杀王孙诵。

王孙诵问:“那阿翁呢?你会如何?”

王:“我?我是王,王是不会逃的。”顿了顿,王补充道:“不过,这一局,孤王亥不一定会输呢。”

王孙诵听懂了王的意思,默默握紧了腰间的剑。

王赢了,自然一切安好,若王输了,王的头颅有一定概率被悬上薪火台的城楼。

可是,凭什么?

阿翁是王。

阿翁在位这些年呕心沥血的重振蒲阪重振帝国,凭什么要落得那样的下场?

他绝不允许。

王孙诵破天荒的开始痛恨起自己以前对朝政的懒怠。

若他有足够的权力有足够的实力,此时便不会被王叮嘱若城破要丢下唯一的亲人逃生。

王说不会逃便是真的不会逃。

不仅不逃,还为禁卫带去了援军。

薪火台除了王与禁卫并非没别的人了。

要维护薪火台这样庞大的台城,同时还得保障生活在这座台城的王与每日往来的王侯贵族公卿们的生活、饮乐与工作,台城内的寺人奴隶将近万人。

寺人多为男性,分两种,一种是阉人,这种是犯罪贵族与官吏的家眷被罚没台城,去了势的,另一种是没去势的,来源为奴隶。

侍女亦然,都是奴隶,并且种类繁多,有服侍生活起居的,也有饮酒作乐时的伎人。

不管是侍女还是寺人,最多的还是舂奴。

粟麦想要将外壳麸皮去干净需要反复的舂筛很多遍才能得到最好吃的细粮,但舂谷的劳作强度太高,死亡率也高,因而干这个的不是奴隶便是犯罪者。

为了供给薪火台的王侯贵族用度,舂奴没日没夜的劳作舂谷,为了避免毛发掉进谷米中,舂奴身上的毛发会全部剃光,也不能穿衣服,不论春夏秋冬。

舂奴的寿命都很短,但也因为没日没夜的舂谷,舂奴的气力都不小。

王将舂奴全部放了出来。

只要能守到辛侯的援军赶来,少则一日,多则三日,辛侯援军必至。届时所有寺人奴隶全部赦免为庶人,若能杀敌立功,杀一人赏十金,杀五人,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