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鯈(1 / 2)

不朽 都广建木 3186 字 2023-01-0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著书是个技术活,书著好后同样也很麻烦。

一时脑热著书出书的鯈深刻体会到了出书的痛苦,当然,也不排除只是他才这样,毕竟以前著书出书的都是贵族,有钱有人,不管想干什么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

他就不了。

花了小一年的时间将自己所有的文章都给重新润色和整理,写出了原稿,但这只是开始。

书著出来了,还得抄很多份拿出去送人或是卖。

虽然也可以不抄,留在手里自娱自乐,但著书者图的是名留青史,书若不能传下去,如何青史留名?因此著书者哪怕砸锅卖铁也会努力多抄几份或卖或送人,收藏者的数量上去了,书才有希望一直流传而不断绝。

鯈不图青史留名,却也希望自己的书能够一直流传下去。

抄书需要很多很多的文字载体,辛纸价格便宜,对于发了一笔财的鯈而言,这反倒是最容易的。

最难的是抄书。

抄书需要识字,还需要书法,字写得太难看,给人的第一印象会很差,打击别人继续阅读的兴趣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没人会买根本看不出写得什么鬼画符的书。

辛国的识字率很高,识字的人不难找,要求有一定书法的人也不难,但要求很多人就有点难了,至少孟水郡没法满足鯈的需求。

辛侯归国后辛原的秩序重整,确定不会有战争后鯈便带着自己的书来到了都城。

整个辛国也只有这里能够满足他对纸和抄书工的需求。

都城居大不易,尤其是他还想著书出书,买纸和雇人抄书花光了他大半积蓄,为了省钱,便拿着巫医朋友写的信借宿在了一座神庙里,顺便见证了神庙的由盛转衰。

辛侯幼年与她不在辛国时,辛原的神庙给了她不少支持,然而辛侯并没有慷慨回报的意思,收拾完贵族就来收拾神庙了。

土地和奴隶被收缴,原本热闹的神庙顿时清冷了起来,耕作也好,洗衣做饭也好,全都要自己做,但大部分的巫和贵族一样都不事生产的,乍然要自己生产,还要缴税,能够适应的不多。

不少巫受不了纷纷还俗回家,剩下的里面也有真虔诚,不介意过清苦日子的,但大部分还是无家可归。

贵族一般都会送一个孩子为巫,是人质也是信物,顺便保证财产不被分割(出家等于放弃爵位和财产的继承权,但可以还俗),以此与巫宗勾结。

辛筝还是手下留情了的,收拾贵族时没收拾将他们出家为巫的孩子也给一块收拾了。

但也因为家族都没了,除了神庙,这部分巫再无归宿,只能老老实实的留在神庙,但这些巫也是最不事生产的。

若非辛国国人的日子好多了,会到神庙里祭拜,这些巫被饿死的可能很大,秋冬时节想摘点野果充饥都做不到。

祭神的祭品最后是要被人分食的,据说古早的时候是烧掉的,不过炎帝的时候发生了改变。

炎帝认为祭祀神灵的食物被神灵享用后便沾上了神灵的福气,烧掉太可惜了,应该吃掉,沾沾神灵赐予的福气。

那之后祭祀的食物从烧掉变成了祭祀后分着吃掉,国人拿着食物来祭拜,自然不会祭拜完了再带回去自己吃,他们不带回去自然就是巫们分食了。

神庙会为人们提供长明灯服务,但长明灯烧的是油脂,自然不可能让神庙负担,因而祭神的氓庶多少会提供点香油钱。

靠着祭品和香油钱这些巫扛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鯈也提供了些帮助,人族识字率最高的不是贵族,是巫。

不识字的人可能是贵族,却一定不可能是巫。

巫宗要求每一个神职人员必须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成为巫。

给神祇写祭文,不仅要有文采,字还不能太难看,因而巫的字普遍写得不错,至少能够辨认写得是什么字。

鯈干脆找巫帮自己抄书,他按份数给钱。

一座神庙的巫太少,鯈最后干脆让巫帮自己联系别的神庙,找了大量的巫帮忙抄写,最终抄了五千份,搭进了他所有的积蓄,血本无归。

他的书虽然老少皆宜,不限受众的年龄,但最吸引的群体还是稚童。

稚童,大概是这世上除了奴隶之外最穷的,钱都掌握在大人手里,这年头会给孩子零用钱的都是贵族家庭,不巧,辛国的贵族家庭前不久被辛侯一锅端了。

辛国国人的购买欲望很强,不然也不能商队络绎不绝,但这只是相对别的国家的氓庶,和贵族比起来的话,氓庶的购买欲望很低。

大部分辛人花钱基本都花在衣食住行方面了。

买书,省省吧。

那是奢侈品。

鯈无语的发现最后买自己书最多的居然是司学,想从里头找找有没有适合加进教材的文章。

买书的稚童虽然也有,但都是官序的孩子,一群萝卜头你一枚铜锱我一枚铜锱,凑够了买一本书的钱。

一个月下来只卖出五十几本。

惨淡的成绩往鯈头上泼了一盆冰水,也放弃了去别的地方尝试的想法,识字率最高的辛国尚且如此,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地方难道还能卖得更好?

吃饭都不香了。

神庙的巫轮番安慰都没用,最终还是鯈自己想开了。

卖不出去就卖不出去呗,不过几百枚大钱,花完了就花完了,他这些年一直都是穷的,如今不过是回到原来的状态。而以他什么都会点的手艺,挣点钱当盘缠并不难。

鯈如此说服了自己,吃饭又香了。

然而,他死心了,天上却掉了馅饼。

国君设了个司书的职位和部门,专门管理以后国中的出书事宜,新上任的司书觉得他写得很好,着小吏来找他问他愿不愿意让司书寺帮他出书。

鯈感觉自己仿佛被天大的馅饼给砸中了,好一会才找回一丝理智询问司书寺的条件。

司书寺的条件很简单,书给了司书寺出书,那么以后所有人,包括鯈都不能在未经司书寺允许的前提下卖这卷书。

做为回报,司书寺会字数和书的质量给鯈一笔酬劳。

鯈这卷书的开价是三千枚三铢钱。

鯈沉思了片刻,问:“这个价格是司书定的?”

“是大君定的,大君甚为喜欢先生的书,在朝堂上赞不绝口。”

大君,那不就是辛侯吗?

辛侯喜欢自己的书?

鯈不由翻了翻冀州时的记忆,确定辛筝对自己的书有兴趣,但要说喜欢到赞不绝口那就扯淡了。

思及此鯈非常痛快的答应了跟小吏走一趟去司书寺签契书。

神庙的巫祝不由问鯈:“你考虑得是不是太快了?”

虽然下位者不应该拒绝上位者,虽然辛侯抄了他的家族,但巫祝知道,辛侯很遵守自己制定的《辛律》,只要不违反辛律,拒绝她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鯈完全没必要仿佛拒绝就会死一样答应得不假思索。

鯈回答:“我思考了,很认真的思考了。”

没必要拒绝。

虽然不知道辛筝是想利用自己的书做什么,但既然辛筝有需要,就不可能让他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