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高平之战(1 / 2)

昶变天下 躲雨的麻雀 1551 字 4个月前

三月上旬,柴荣亲率大军出发。到达怀州,消息传来,刘崇绕过潞州,偷袭汴梁。

决不能让他到达汴梁。柴荣当即下令加快行军速度,一定要将北汉军拦截在半路。

然而这一决定受到将士们的抵触,无法贯彻下去。文臣郑好谦更是当面劝阻,惹得柴荣大发雷霆。

转念一想,一个文臣怎会关心军事了呢。逼问下去,郑好谦只好交待是将军赵晃教唆。

柴荣明白,不仅赵晃,军中那批老将军都是如此想法。杀鸡给猴看,他下令将赵晃关押,严令军纪。

将士们不敢消极待命,行军速度明显提升,在高平郊外高公原与刘崇大军相遇。

初次交锋,由于有皇帝压阵,周军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将北汉军逼退。

刘崇这才知道柴荣来了,马上布阵。自己坐阵中军,心腹猛将张元徽居左军,大辽杨衮率契丹军处右军,三军互为犄角,防御周军。

柴荣当即点将,布成三个方阵以对抗。白重赟、李重进左军在西,樊爱能、何徽右军在东,向训、史彦超率精锐骑兵居中,殿前指挥使张永德率禁军保护御驾。

由于仓促,大部分节度使尚未率兵到达,摆好阵后,周军劣势明显,兵力只有北汉一半多些。

天空弥漫黑云,大战一触即发。

“若全军到达,或可取胜。如今这形势,危险!”赵廷隐道。

孟昶笑笑道:“赵大人莫急,切听昭远说完。”大蜀朝堂,孟昶与众臣正在听王昭远讲叙高平之战。

此战发生在五日前,孟昶自是已知道结果,但不了解详情。

王昭远笑道:“赵大人说的是,刘崇也发现自己兵力的优势,兴奋不止。我猜他当时可能都在后悔叫来契丹援兵。”

“若无辽国撑腰,只怕他也不敢攻周。”赵廷隐鄙夷地道。

“那辽将杨衮是员老将,经验十分丰富。”王昭远继续道,“在阵前观察,发现周军排兵布阵很有章法,无明显破绽,马上警告刘崇莫要轻敌。”

杨衮?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孟昶好奇问道:“怎么是汉人名字?”

“此杨衮确实是契丹人,曾是耶律德光手下干将,那年拿下汴梁后,耶律德光赐此名。”王昭远的脑子里盛满了当下稍有名气的人物。

“是不是还有个杨衮,很有名气的。”孟昶又问。

“皇上连他也知道啊!”王昭远赞道,“不错,还有位杨衮,使金刀,武艺高强,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兄弟。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后,他主张出兵驱逐契丹,与刘知远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之后,占山创一火塘寨,打出‘驱逐鞑虏’的旗号,在边境一带很有威名。刘知远建汉后,曾邀其入朝,遭到拒绝。两年前,因病去世,火塘寨也随即消失。”

对,对,是他,杨家将的老一辈,杨业他爹。“那他后人呢?”孟昶急问。

“流落民间,不知所终。”王昭远答道。

“皇上,跑题了!”赵季良等臣的目光很着急。

孟昶“呵呵”笑了下,示意昭远继续。

王昭远继续,“那刘崇听得扫兴,说了机不可失,失不在来之类的话,命令辽军勿动,汉军准备出击。”

“有得一拼。”众臣屏住呼吸。

“谁知突然刮起东北风,寒气袭来,两军将士顿时心中发麻,感觉阴森。而周军恰处于下风方向,沙尘扑面,将士只好用手护住双眼,紧盯对方,形势极为不利。”

赵廷隐道:“汉军若此时出击,周军危矣。”

王昭远笑道:“只可惜刘崇觉得风势太大,下令等待。狂风渐缓,但风向已变,只可惜北汉司天监却道风势已小,正好开战。有汉臣指出逆风而战,形势不利,不应作战。刘崇觉得此人动摇军心,呵责其胡说八道。然后传令张元徽发起冲锋。”

众臣喘口气,“终于开战了!”

“张元徽率精锐骑兵向周军右路冲去。周军这边的樊爱能、何徽始料不及,硬着头皮挺枪跃马迎战。张元徽不愧为刘崇手下第一猛将,毫无惧色,挥舞长戟,勇斗二将。只几个回合,樊爱能、何徽二人便落下风,往后撤退。北汉军擂响战鼓,呐喊着猛冲过来。周军节节退后,来不及跑的纷纷缴械投降。刘崇见此情景,大喜,亲自督军大举进攻,周军阵脚全乱,四散奔逃。”王昭远的叙述绘声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