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贾敏心中五味杂陈,呆愣地看着林如海。她打小是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小的时候虽说也有人想收养她,但是贾敏都不爱去,总觉得跟那些人家有隔阂,倒不如在福利院里自由自在,后来慢慢长大了,需要有个正式的名字去上学报户口。院里看孩子的张阿姨是个懒惰的人,那时候金庸琼瑶非常出名,张阿姨的丈夫又是个金庸迷,便给孩子们都起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名字,到了贾敏这里,便得了赵敏这个名字。但是在院子里,大家都喜欢叫贾敏为敏敏,大抵也是取之于敏敏特穆尔的说法。

穿越之后,贾敏以为再也不会有人叫她这个名字。可是哪里又能想到,机缘巧合,玩笑之间,林如海竟然再次唤出了这个名字。

林如海笑完之后,看贾敏面上阴晴不定,眼底晦涩难懂,以为自己玩笑之语惹这个小娇妻动怒了,暗自纳罕这丫头素来器量宽大,丫鬟们言语之间不经意惹了她,也不过是一笑置之,时不时的倒还讽刺自己两句,便是有什么大事儿,也都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动的做派,怎么如今自己不过取笑了她几句,便有些神色不好。

林如海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柔声带着歉意说道:“你若不喜欢,我便再也不叫就是了。”说完,又加了几句,“我不是故意去取笑你,拿你取乐,只是觉得这名字与你甚是相合。你行动做事,便是那一等的千伶百俐之人,比你也犹有不足。”

贾敏被林如海的话从回忆中惊醒回来,回过神来,见林如海一脸焦虑担心地看着自己,不由得莞尔一笑,心中某个角落顿时酸软得一塌糊涂,“我也甚是喜欢这名字,那以后人后我便叫你的字如海,你便叫我敏敏吧!”

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这桩案子审得又快又迅速。徐二盗窃主家巨额银钱,按律当绞;其妻徐贾氏盗窃主家古董摆件十六件,金银首饰二十三件,其中有御赐之物一件,人证物证俱在,按律当绞;其长子伙同其父共同作案,减一等;其次子及其女年纪尚轻,无有牵涉,凭主家领回;所盗之物,皆由原主领回。

林如海派人当堂求情说道,到底是服侍过父母的旧人,不忍目睹他们落得如此家破人亡的下场,求知府大人从宽处理。

那知府大人倒也知情识趣,便减了一档,判了三人流放,报请上官核准。呼啦啦一大家子便这样烟消云散了。

林如海又让大管家亲自去说道,虽说是徐二全家利欲熏心,但是到底也系自己家管家不严。如今蒙知府大人明察秋毫才索回这么多家产,万万不敢尽数愧领,古董摆件原系祖辈留下,金珠银饰乃后院之物,不敢不领,但求大人留下银钱一万两,一半施于百姓,铺桥建路,济穷济病,另一半建个义学,资助无钱念书的贫寒子弟。

这样的消息一传出去,再加上林如海之前找了几个能说会道的,在人群中把握舆论,等到事情一结束,对于林家的风向评价便已经完全反转过来。

这林家完全就是以孝治家,宽厚待人,以德报怨的代表呀!你见过哪家主子财物被盗了那么多,还能为下人讲情的?仅仅因为这些下人是伺候过自己父母母亲的人,林家就网开一面。林家既富且贵,却能心怀穷困,果然是书香世家,高风亮节。一时之间,各种阿谀奉承,不绝入耳。

消息传到刘嫂子家中,想法自然又是不一样了。虽然林家下面再无动静,刘家嫂子思虑再三,还是带着一家大小前去林府请罪。

林如海交给了贾敏全权处置,贾敏想了想,到底还是没有召这家人进去。只是让夏樱和晴空传话出来,过往之事既往不咎,但是林家也不欢迎他们一家子,从此之后,路归路桥归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至于想说什么没天理的混账话,先想想徐二家的下场。

徐嫂子一家听了这话,感恩戴德地朝着贾敏和林如海的院子磕了头,这才连滚带爬,相互搀扶走了出去。回去对于徐二家之事缄默不语,但凡谈论起旧主子林家,便是交口称赞。

贾敏哪有功夫理会这起子小人,她的心思完全放在了林如海的身子上。